這可真是個晴天霹靂,羅姨娘當時就病倒了,王瀾雖然難過,倒也沒有強求,隻安慰了王芹一番,可王芹卻是受了打擊,現在也不愛出門了,整天憋在家裏,四五個姨娘都叫他給打發了,若不是娶來的媳婦不能休,估計他連媳婦都要打發了。
這事除了王家沒人知道,齊老爺也是聽齊媛隱晦的提了一下,也不禁替王瀾覺得難過。
因為這件事,王瀾這些年做官是越發的超脫了,別人拚了命的往上爬是為了給子孫後代留條路,可他就要絕後了,掙那麼多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又有什麼用,就是他做官坐到了當朝一品又如何,還不是死後聲名萬事空?倒不如不爭不搶。
不過這倒是因禍得福,因為他如此做派,在朝中的聲望反倒越發高了。
三月底,趙淩忽然提出進攻西域,並要禦駕親征,雷厲風行,震驚朝堂,許多大臣上書,說攻打西域沒什麼可說的,可這禦駕親征就未免太嚴重了,萬一在戰場上有個好歹,這天下可就亂了,可趙淩卻一意孤行,還把大皇子趙青帶了去,留了二皇子趙雪在京城,在高之雅和封若山的輔佐下代理政事。
叫大兒子跟著自己去打仗,反倒叫小兒子理政,趙淩的這番舉動更是讓大臣們摸不著頭腦,可旨意已下,再多說也沒什麼用了,隻好妥協答應。
三月中旬,趙淩便帶領文武大臣出京了,都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其實早在兩個月前,趙淩就開始準備糧草的事了,因此他提出這件事時,就已經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也有大臣因為這個上書,說準備的太過草率,趙淩也沒有理會,隻是命令大軍迅速趕往西域,務必要打西域一個措手不及。
趙淩一走,朝中文武大臣跟著走了一多半,京城頓時安靜下來,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這次的戰事上。
說起來,大家都挺奇怪的,沒頭沒尾的,忽然就要打仗,可這樣的國家大事大家也不敢放在明麵上來說,不過背地裏嘀咕幾句罷了。
王蘅卻是心知肚明,知道周旭在西域的動作必定起了效果,所以趙淩才會出兵,一麵求菩薩保佑周旭平安無事,一麵又希望這場戰事早些結束,周旭能夠早些回來。
周旭當初帶著人快馬疾行去了西域,是偽裝成了運貨的商人,又有他的人在西域接應,很快就見到了西域王庭的幾位王爺。
說起來,西域的首領可汗也是個英雄,把大大小小的西域國家盡收囊中,隻可惜他立下這一番功業,臨了卻在立繼承人的時候被活活氣死,首領可汗有七個兒子,其中長子和第三子是大夫人,也就是嫡妻所生,其餘五個都是庶出,但被首領可汗認為有資格做繼承人的卻是第六個兒子,因為這事,這兄弟七個分成兩派,鬥得你死我活,後來六王爺死了,大王爺成了可汗,這事原本就消停了,可大王爺卻心胸狹隘,非得要把當初追隨過六王爺的人給治死,這麼一來,六王爺的同胞兄弟五王爺和七王爺就難逃一死了,他們雖然麵上求饒,但背地裏卻對大王爺心生不滿,這次大王爺提出進攻趙國邊境,需要五王爺和七王爺出力,這才寬恕他們,可心裏的芥蒂到底還在,周旭不過簡單一挑撥,五王爺和七王爺就起了反叛之心。
接到趙國要進攻的消息後,大王爺就慌了手腳,他這邊還沒做好準備呢,怎麼對方就來了呢?五王爺和七王爺也暫時放下了隔閡,要一致對外了,周旭則帶著人退回了商館暫避,這個時候他若是強出頭反倒惹得人疑心了。
周旭做的隱蔽,誰也沒有注意,如今且等著前邊的戰事消息了,若是勝了倒罷,若是敗了,少不得他再出麵,不過以趙淩的本事,周旭相信還是勝得可能性大。
前線的戰事且不提,京城一下子少了那麼些王公大臣,許多人家都閉門謝客,等待西域戰事的消息,而有一些魑魅魍魎就趁機鑽出來惹是生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