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言蘇威正在宮內議事,見此情景,勸隋帝遷都。
楊堅斷然道:“遷都是一件大事,人力財力消耗極大。而且,才受天命,就遷都城,隻怕天下百姓恥笑。”
獨孤皇後想起袁天罡說的新都宮中之語,不由恍然大悟,忙附身過去,與楊堅耳語幾句。
楊堅聽說,神色猶豫,良久不語。
獨孤皇後見狀,忙召太監,宣高穎進殿,共議此事。
“二聖”與蘇威、高穎商量良久,始終找不到一個令天下百姓信服的理由。
第二天淩晨,獨孤皇後被隋帝驚怖的叫聲驚醒。點上燈一看,隋文帝滿臉是汗,表情猙獰可怕,似乎發生了極其恐怖的事情。
隻聽隋帝一聲聲淒厲地叫道:“走開,你們走開。”聲撕力竭地喊聲,似乎是發身肺的最深處,又似乎是從骨頭裏滲出來的恐懼。
獨孤皇後和眾宮女,忙喚著隋文帝,卻沒有任何用處。皇後無奈,讓宮女使勁推隋文帝,卻被隋文帝在夢中一把推開。隋文帝戎馬一生,力氣本就較大,恐懼之下出手,那更不是一般的有力。宮女被推得踉踉嗆嗆地後退了幾丈開遠,滑坐在地上,半天爬不起來。
無論皇後跟宮女怎麼叫喚,隋文帝依然咬牙切齒地吼叫著。
正焦急的時候,官街鼓響。
遠遠的官街鼓,聲音並不大,但是一向勤政的隋文帝,居然在第一聲響起的時候,驟然醒來。
醒後,楊堅一臉餘悸:“剛才,周太祖孫等十三位被誅的宇文氏之人,圍著朕,要朕償命。責問朕,為什麼受了禪位之後還要趕盡殺絕。”
獨孤皇後命宮女熬壓驚湯。同時溫言道:“袁先生曾說過,我們將有妖鬼之災。這地方陰氣太重,還是盡早遷都為妙。”
楊堅無奈道:“朕意也想遷都,但難以塞天下芸芸之口。而且鎮宮眼的人尚未找到,新都建好,無人鎮宮眼,也不妥當啊。”
獨孤皇後勸道:“袁先生已前往梁國,為我們找尋那名貴人了。依袁先生之能,相信不久就會有結果。至於天下人之口,隻需托庇於天意即可。”
一言驚醒夢中人,楊堅撫掌大笑:“七妹果然聰明。”
大興宮大殿之上,楊堅端坐寶座之下,不怒自威。
通直散騎庾季才離班伏地,啟奏道:“臣夜觀天象,見天象有異。於是細察圖記,得知我朝必有遷都之事。願陛下應天心所顯,為天下著想,定遷徙之計。”
楊堅愕然,這真是瞌睡碰上了枕頭。一個時辰前還在為遷都找不到借口而煩惱,一個時辰後,就得知了天象示異。
隋文帝笑著對高穎、蘇威說道:“庾愛卿真神人啊。”
話音方落,太師李穆也邁步出班,呈上一表,奏請遷都。太師奏道:“從大漢營造此城起,此城為都八百餘歲,城內水皆鹹鹵,居住不甚宜人。請陛下為百姓著想,遷都以順民心。”
楊堅看完李穆所上之表,微笑應道:“天象是天心所顯,太師德高望重,是人心所係。既然天心欲我朝遷都,而且太師如此有人望之人,也專程上表,奏請遷都,這事,還有什麼異議呢。朕自當就順應天心民情!”
獨孤皇後亦笑言:“此城為都八百餘年,不利於百姓居住。遷都之後,百姓不必再喝鹹鹵之水,病患亦可以減少許多。百姓安康了,大隋也就安康了。”
滿朝文武,皆笑言此為利國利民,順應天意的大好事。
於是,隋文帝欣然接受眾意,下詔高穎為新都總監,率眾人造新都於龍首山。太子左庶子宇文愷心思素來巧妙,對工程事宜比較熟悉而且屢有新意,故此任命其為新都副監。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七十五,陳紀九:隋主嫌長安城製度狹小,又宮內多妖異……詔高穎等創造新都於龍首山。
遷都之事雖然已定,但是隋宮鬧妖鬼之時,李德林不知何故現身於宮內。這事,讓楊堅心中一直有個疙瘩。
獨孤皇後知道楊堅的心事,秘密派了一個可靠的人前往安平探視李德林。所派之人回報說:李德林從未離開安平半步,而且在安平解決了一件積了幾年的難事,頗有得安平人稱溢。
隋文帝收到這樣的消息,方始心安。
過了月餘,李德林從原同僚來信中得知妖鬼之事,甚為惶恐,上表求罪。
獨孤皇後回信,溫言勸慰。
李德林接信手深為信服,出而為仕隋朝,任懷州刺史。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