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道忠不支持自己的提議,軍師趕忙接道‘將軍,已經沒有時間做詳細考慮,就算會被看成是造反,為了恒朝的無數子民也要這麼做。將軍難道還不明白,這是我們的唯一選擇。如果將軍想著恒帝會回心轉意,恐怕那時我們早已化作一堆黃土。如果將軍不想再看到無辜的人因為恒帝而死,屬下勸將軍直接帶兵回京。”
軍師的一番勸告句句珠璣,李道忠何嚐看不出其中道理。先前的想法漸漸隨之改變,看著軍師手中拿著的信件,李道忠突然神色一凜,心中有了決定。想想李道忠便道:“我身為恒朝的護國大將軍,雖然保護恒朝不受外敵侵犯,但是卻沒能保護恒朝的無故人民,這些年來我的所作所為愧對天下人。現在唯一能糾正恒帝惡行的隻有我,要想除掉那些奸臣,隻有我帶兵回京。既然這樣那我也不再推辭,軍師還是先與我好好商量一番。”
看到將軍當機立斷,軍師很高興,當即點點頭道:“既然將軍已有明斷,屬下自然要和將軍商討出軍一事。這一路管卡眾多,將軍也得小心行事。”於是,讓那使者離開後,李道忠就與那軍師商量起出兵的事。直到天亮,才定好所有計策。第二天一早,李道忠召集所有麾下將軍,將朝廷現在的情況詳細地與這些將軍說明。
聽得這些將軍們心情壓抑,又憤怒無比。現在這些將軍也終於知道為什麼朝廷一直沒有派兵援助,想想恒帝的惡行,這些將軍們也看不下去。現在他們主帥說要討伐奸臣,他們當然沒有意見,一個個都巴不得現在就已經打到京城。
待這些將軍情緒平靜下來,李道忠直接對他們下令道:“三天之內犒賞三軍,三天後舉兵回京。待攻下望陽關後,再犒賞三軍。現在如果敵軍請戰,一律拒戰。三軍加在一起有五十萬數,數目不多但也絕對不少,本將有信心帶領你們打到京都。現在諸位將軍也都清楚我們現在是要去做什麼事,所以本將有言在先,你們要是願意跟隨本將前去,就要完全聽從本將指揮。到時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要聽從本將號令。就算是敵人拿你們親人威脅你們投降,你們也不能同意。
若是不願和本將一起去征討奸賊,可以主動退出,本將絕對不會要求你們什麼。畢竟你們這些人跟隨本將已有多年,都是本將最好的部下。對於本將的一貫作風,你們也非常了解。去、留由你們決定。”等到李道忠說完,下麵一片安靜,但是很快就有將軍做出回應,一個接一個表示願意前去。
直到所有麾下將軍都表示同意,李道忠滿意地對那些不下笑笑。想想部下們一個個態度堅決,不覺士氣大振,直接說道:“諸位將軍聽令,三日之內犒賞三軍。三日之後,大軍出發。”下方將軍齊齊地應了一聲。之後這些將軍們全都退下,負責他們要做的事情。轉眼間,營帳裏隻剩下李道忠和軍師兩人。”
三天後,在李道忠的要求下,三軍快速行軍。兩個時辰後,抵達最近的邊關臨水關。李道忠下令全軍休息半個時辰,然後直接攻城。對於大軍的到來,臨水關的守軍早已發現。知道李道忠要帶兵攻打邊關,邊關守將趕忙讓部下做好迎戰準備。
半個時辰很快過去,李道忠的先鋒軍隊已經準備好攻城器械,在李道忠一聲令下,這些兵士扛著雲梯,推著攻城用的車,不顧死活,開始攻城。城門被那攻城車械撞得轟轟直響,城內的平民百姓卻無半點驚慌,他們期待李道忠將這些守軍的打敗。在李道忠的帶領下,邊軍勢如破竹,守城的軍士根本抵擋不住邊軍攻勢。半個時辰不到,城門就被攻破,所有邊軍進入臨水關。
由於臨水關離邊塞不遠,這裏的環境也並不好,這裏的人基本不靠糧食生活。城裏百姓大都靠放牧為生,也是用那些牲口換糧食使用。總之,城裏並沒有多少糧食,不過卻有不少肉食。不過由於恒朝這些年來的變化,城裏平民所有的東西隻能維持他們的正常生活。
而且臨水關這裏糧倉裏的糧食也早就被朝廷調走,朝廷早就開始算計邊軍。現在即便攻下城關,邊軍也一無所獲。而且李道忠還下令,讓三軍不拿城裏一件事物。但是令李道忠沒想到的是,臨水關裏居住那的平民在知道李道忠此行的目的後,紛紛把自家存糧拿出,資助三軍。有的平民甚至要隨邊軍一起出征,這樣一來接下來一段時間裏,邊軍糧草還算充足,而且損失的士兵也會得到補償。
隻要能繼續打下幾座城池,那一切都不成問題。沒有在臨水關多做停留,整頓大軍後,邊軍又繼續向前出發。在大軍臨走之前,臨水關裏所有百姓都來送行,擠得成立水泄不通。足以看出百姓對李道忠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