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時,李道忠隻是感覺情況很糟,現在李道忠卻覺得情況糟到極點。聽著使者說話的口氣不像是在說謊,李道忠心裏越發沉重,一股無名的怒火也在心裏慢慢燃起。此時,李道忠心裏不斷地想著要不是使者說的這樣,那誰也無法解釋朝廷為什麼會對邊軍的求援置之不理。認真地聽著使者說完後,李道忠的眉頭已經皺成川字,眼中因為燃起的怒火,卻迸發出一抹亮光。
等著使者說完朝廷的情況後,李道忠很想知道這個使者是如何逃出朝廷的魔掌回到軍營複命。忍著沒有發怒,李道忠神色平靜地問使者道:“其他的使者現在都在哪裏?你又是如何能回到軍營?”
見將軍連問兩個問題,這使者喘上幾口氣後,趕忙回道:“其他人都被國師扣下,現在國師是皇上身邊的紅人。在朝廷除了皇上,就屬國師權力最大。有著皇上撐腰,國師在京城橫行無忌,壞事做盡,簡直無法無天。這次將軍派去的那些使者,也都是被國師扣下,被國師關在一個地方不能回來複命。屬下之所以能回來,是因為屬下再去京城的路上,將公文弄丟,然後又發生一連串事情,最終幾經曲折才能回到這裏。”
緊接著那使者又繼續說道:“當天屬下趕到途中一個驛站時,因為沒能拿出公文,那些官軍認為屬下是在行騙,就把屬下打了一頓。在那之後,屬下就再不敢進驛站。因為丟了公文,屬下自然不敢回來複命,於是就開始在外麵流蕩。一段時間後,由於身上的銀錢越來越少,屬下最終連吃飯的錢都花光了。雖然之前屬下身上帶的錢也夠過一段時日,但是前往京城路上,所有客店裏價錢都是太貴。即便是露宿街頭,屬下還是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將身上帶的銀兩全部花完。”
最後不得已,屬下借住在一個尋常百姓家裏。當屬下進入那人家的時候,落敗的景象隨處可見。在那諾大的庭院裏,隻住著一對老夫婦還有一個年幼的孫子,所以那戶人家有多餘的房子留給屬下住。當時那對夫婦剛看到屬下時,還以為屬下是官差。要不是屬下衣服髒破不堪,那對老夫婦都不敢讓屬下進門。
屬下一直對這對夫婦的表現感到奇怪,直到晚上吃飯的時候通過與那對夫婦的交談,屬下終於明白是怎麼回事。看著桌上隻有少許野菜和不見米粒的稀粥,屬下心裏很是失望。因為當時又累又餓,就覺得這些根本吃不跑飯。再想想桌子旁還坐著這家人,就問了一下為何靠近京都人家的生活也這麼差。
經屬下這麼一問,那對老夫婦卻忍不住直接哭了起來,將這些年朝中的發生的事情全都與屬下說明。老夫婦也將他們兒子媳婦死在勞役中的事情,跟屬下說明,說的甚是悲慘。屬下越聽心裏越恐慌。經過與那對老夫婦的對談,屬下也知道將軍不會得到朝廷的援助。那時屬下便做出決定,一定要把這些消息帶到軍營。
但是口說無憑,屬下又怕將軍會不相信,便有了尋找證據的想法。在那對老夫婦家裏留宿一晚後,屬下忍饑挨餓打聽一些事情。一路風餐露宿,最終來到京城。有一天,我正在趕路,突然看到一個年輕人背著包袱拚命地朝我跑來。看著那人慌張的樣子,我知道一定有事。不多時,我又看到幾名手拿兵器的黑衣人在後麵追著青年。雖然夜裏屬下看得不太清楚,但是屬下也能猜到被追的青年不是壞人。由於屬下在軍營裏,一直都是負責軍隊探查消息方麵,所以便找了一個位置隱藏起來。
這一夥人從屬下身邊跑過去,沒有發現屬下,屬下卻在後麵跟上這一夥人。跟著,跟著就看到前麵跑著的人將一個包袱扔在街角,然後帶著身後的黑衣人繼續向前跑去。由於屬下當時又累又餓,根本就沒有救人的力氣,所以沒有追下去,而是去撿起那包袱。翻了一下,便翻出一封信來。找個有燈光的地方,屬下將信封打開,想看看信裏麵寫的什麼內容。
不多時,便在信上看到將軍您的名字,而且也知道被追殺之人是李太師之子。不過那時屬下已經沒有機會再去救人,隻能想著要把這封信帶回來給將軍看。信上內容,都是李太師生前親筆所寫,裏麵還提到將軍派去的使者被國師關,押一事。當時屬下想到有這封信,將軍一定會相信屬下的話,便帶著包袱朝軍營趕回。好在包袱裏還有一些銀兩,足夠屬下買一匹馬和路上吃的幹糧,就這樣屬下一路馬不停蹄回到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