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幾個月過去,三軍克服種種困難,一直打到恒朝皇都。盡管路上有人參軍,但是連續攻城也讓邊軍損失很大,現在邊軍的總人數不足三十萬,而且這其中還有很多的傷殘軍士。邊軍在距離城關幾十裏外駐紮,現在李道忠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地步。李道忠知道憑著僅剩的三十萬大軍,想要攻破京城實在是太難。縱然現在軍中糧草充足,也無法連續嚐試攻城。皇都僅僅守城的軍士,就有二十萬人次,再加上朝廷的幾十萬禦林軍,總共將近八十萬大軍。而且這些朝廷親軍有著充足的糧食補給,不怕與邊軍耗下去。
如果不能攻進皇宮,那此行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這一天,營帳裏李道忠和軍師兩人眉頭緊皺,麵對這樣的情況,兩人都沒了主意。費盡千辛萬苦才帶軍打到京都,現在卻要麵對這樣的問題,就算兩人再怎麼英明,也會感到無力。沒過多久,那軍師說道:“將軍,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征軍,不然將軍所做的一切都會付諸東流。”
見軍師這樣說,李道忠接道:“這一點本將自然清楚,隻是又有什麼辦法?恐怕就算我們現在征軍,也招不到多少新軍。況且新軍來後,我們還要花時間訓練他們,這樣一來一回所需時間太長,現有的糧草根本堅持不到那麼長時間。”
軍師自然能聽出來李道忠還是願意征兵,既然這樣那就還有機會。於是,軍師便道:“將軍你說的雖然很有道理,但是也不一定就對。之前有很多人要參軍,但將軍你都沒有同意。現在如果將軍招兵,一定會有很多人來投軍。隻有征兵才能打進京城,將軍還是早些做決定好。”
那時李道忠無聲歎了口氣,考慮這麼長時間後,李道忠也覺得看來隻有這個辦法,隻是注定會有無數的生命因為這場戰爭死去。想到這場大戰會讓京都血流成河,李道忠還是有些難以釋懷,不過最後還是做下艱難的決定。想想李道忠便吩咐軍師道:“今日就貼出征兵告示,願意參軍的都可以來。
時間匆匆過去兩天,第三天軍師在營帳中對李道忠道:“將軍今日又有很多人來參軍,據探子回報還有很多人正在向這邊趕來。”
隻見李道忠點點頭道:“恩,這個我知道,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著對策,這次征兵恐怕最多也就隻能招到十萬人,但是我們不能再等下去,該放手一搏,希望三天後情形會大有好轉。”
隨即軍師歎口氣道:“將軍,現在邊軍士氣低落,而且一些將軍的家人都被朝廷抓去當做人質。也不知朝廷是什麼用意,到現在都沒有拿這些將軍們的親人,來要挾這些將軍。”
李道忠跟道:“是啊,本將的家人也全都被朝廷關.押起來。不過現在本將顧不得許多,還是要以天下人為重。”
兩人就這樣在營帳裏談論起來,數日後令李道忠沒想的是,來投軍的人竟然足足有三十萬。其中有很多人,都是不遠千裏而來。雖然很多人穿著破破爛爛,不過他們要參軍的情緒卻是非常之高。這一天李道忠把所有的將軍都召集起來,吩咐這些將軍們一些事宜,然後這些將軍便開始負責訓練新兵。
匆匆又是幾天過去,這一天李道忠來到練兵場,站在一處高台上,對著前方站著的六十萬大軍大聲喊道:“今日我李道忠將率領大軍在午時攻城,希望諸位軍士可以隨本將一起奮勇殺敵。”隨後李道忠又說了一些鼓舞士氣的話,在李道忠的帶領下,軍心高漲。特別是邊軍看到己方陣容如此之大,都信心滿滿。
就這樣,李道忠帶著六十萬大軍攻城。雖然這裏麵有很多新兵,但是在攻城的時候,這些新兵卻都表現得非常英勇,一個個悍不畏死,冒著守軍的箭雨攻破城門。原本守城二十萬大軍中就有很多人不滿恒帝統治,趁這機會便都歸順李道忠。隨著一些守軍的加入,邊軍的情況大有好轉,士氣大漲之下。
一路上更是勢如破竹,直接打到皇宮。也許是天助李道忠,在李道忠還沒有攻進皇宮時,很多禦林軍棄械投降。這樣一來,李道忠輕易地帶軍攻入皇宮。在朝廷還沒有用諸位將軍親人威脅之前,大軍就將恒帝連同那些大臣全都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