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公五年
春,公矢魚①於棠②。夏四月,葬衛桓公。秋,衛師③入郕④。九月,考⑤仲子之宮⑥。初獻六羽⑦。邾人、鄭人伐宋。螟⑧。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⑨卒。宋人伐鄭,圍長葛⑩。
注釋
①矢魚:使漁人陳設漁具,觀看其捕魚。魚,同“漁”,即捕魚;矢,陳列,陳設。②棠(táng):魯國邊遠地區的地名。③師:軍隊。④郕:古代國名,在今河南省範縣東南。⑤考:古時宗廟宮室或重要器物初建成而舉行的祭禮,稱為“考”,類似現在的落成典禮。⑥宮:這裏指的是宗廟。⑦六羽:古代諸侯的樂舞。有六列,每列六人,持羽而舞。⑧螟(míng):螟蟲,昆蟲。⑨公子彄(kōu):即臧僖伯,魯孝公的兒子,魯隱公的親叔父。⑩長葛:地名,在今河南境內。
譯讀
隱公五年春天,魯隱公準備到棠地觀看漁人捕魚。臧僖伯勸他,認為這不是國君應該做的,但是隱公卻說自己是為了去巡視邊境。隨後就前往棠地觀看捕魚去了。但是,僖伯卻請了病假沒有隨從隱公前往。“公矢魚於棠”,就是說隱公的行為不合於禮,而且是前往遠離國都的棠地。
四月,安葬了衛桓公。由於衛國發生動亂,所以推遲安葬衛桓公的時間。當時,鄭國人入侵衛國郊外,衛國人帶領南燕軍隊進攻鄭國。於是,鄭國的祭足、原繁、泄駕帶領三軍進攻燕軍前麵,派曼伯和子元偷偷率領製地的軍隊襲擊燕軍後麵。結果燕國人腹背受敵。六月,鄭國的公子曼伯和子元在虎牢關擊敗了燕軍。
衛國動亂時,郕人曾入侵衛國,因此後來衛軍攻入了郕國。九月,祭仲子廟,又準備在廟裏獻演萬舞。隱公向眾仲詢問執羽舞的人數。眾仲回答說:“天子用八行,諸侯用六行,大夫四行,士二行。舞,用來調節八種材料所製樂器的樂音而傳播八方之風。所以人數在八行以下。”隱公聽從了。從此以後獻演六羽樂舞,開始使用六行舞人。
當初,宋國人奪取了邾國的土地。後來邾國人請求鄭國做向導。於是,鄭國軍隊和邾軍會合,開始討伐宋國。宋人以國君名義派人前來魯國告急,隱公聽說鄭國軍隊已打到了宋都外城,便準備出兵救援,他問宋國使者:“鄭國的軍隊到了哪裏?”
使者回答:“還未到國都。”
於是,隱公因為使者說謊而非常惱火,便決定停止出兵相助,並對使者說:“貴君讓我一起為宋國的危難擔憂,可是我問你,你卻說敵兵還沒有到國都。這我們就沒有必要去了。”
冬季,十二月二十九日,臧僖伯去世。隱公說:“叔父對我有過怨恨,我不敢忘記。”於是,便提高一個等級安葬了他。後來,宋人攻打鄭國,包圍了長葛,以報鄭人攻入宋都外城之仇。
隱公六年
春,鄭人來渝平①。夏五月辛酉,公會齊侯②盟於艾③。秋七月。冬,宋人取長葛。
注釋
①渝(yú)平:拋棄前嫌而和好。渝,改變。②齊侯:即齊僖公,春秋時期齊國國君。③艾:地名,在齊、魯兩國交界處,即今山東境內。譯讀
隱公六年春季,鄭國人前來想要雙方摒棄前嫌,然後重新建立友好的關係,這在當時稱作“更成”。五月,隱公在艾地和齊國國君齊僖公結盟,從此魯國開始和齊國交好。
五月十一日,鄭莊公派兵入侵陳國,最後大獲全勝。往年,鄭莊公請求與陳國講和,但是陳國國君陳桓公不答應。當時,五父勸諫陳桓公說:“親近仁義而和鄰國友好,這是國家最寶貴的措施,您還是答應了鄭國的請求吧!”
但是,陳桓公卻說:“宋國和衛國才是真正的禍患,鄭國能幫助我們做什麼?”於是就沒有答應。
君子說:“善不可丟失,惡不可滋長,這說的大概就是陳桓公吧!滋長了惡而不知道悔改,馬上就得自取禍害。即便是挽救了,又怎能做到呢!”
秋季,宋國人占領了長葛。冬季,京城派人來說成周發生了饑荒。隱公為此向宋、衛、齊、鄭等國請求購買穀物,這是合乎禮的。
後來鄭莊公來到成周朝見周桓王。桓王沒有以禮相待莊公。周桓公對桓王說:“我們周室東遷,完全是依靠晉國和鄭國的幫助。即使善待鄭國,也還擔心其他諸侯不來呢,更何況不對鄭國以禮相待呢?鄭國從此不會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