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美道:“大多數都是在華人自辦的私塾讀書,以經史為主,也隨著日本這些年的變化教授一些西洋科學。”
聽到這個答案,胡楚元暗暗高興,決定就在這些年輕人招募一部分。
當然,如果是僅談西洋學科,上海、廣東的一些教會學校有更多的選擇,但在日本生活的這些人大多又精通日語,這就有了更多的空間。
隨後,胡楚元就隨便的和她談一談自然科學,結果還不錯。
日本正在形成的準現代教育仍然是有實力的。
這一點毋庸置疑。
用完晚膳,潘麗美就很得體的告辭離去,繼續讓胡楚元一個人清清靜靜的在心裏尋思。
第二天,中村浩司很早就帶了一群人來接待胡楚元,潘容則親自擔任翻譯。
西陣是一個街道,位於京都上京區的黑門上長者町,又名黑門町,這裏雲集著大量的絲綢紡織工,早年以為皇室和貴族禦織而聞名。
隨著京都的東遷,京都的絲綢手工業迅速衰落,至少在目前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和熱鬧。
為了拯救京都西陣的絲織業,京都府在這裏聯合了幾百家小織戶坊成立西陣會社,共同投資興建新的西洋繅絲廠和染色廠,一起購買新的機械。
中村家族屬於較為衰敗的武士家族,在德川幕府中後期,家族就在這裏經營絲織業,曆經三代人,小有聞名,中村浩司則被推舉為西陣會社木棉分社的分社長。
第一站,他們就到木棉分社去參觀若瓜德。
若瓜德事實上是法國從手動機械向大工業機械過渡的一種產物,全部由生鐵製成,重量較大,占地麵積也不小,卻可以由一個人來操作。
由於在法國也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按照織造的精度,若瓜德存在著多種級別,即“100口”、“200口”、“300口”……最高是1200口。
所謂“口”就是機器上的絲孔,數量多少直接決定織絲的精度,包括花紋的數量、種類、圖案等等,達到600口的若瓜德就已經能超過空引機的效果。
若瓜德和空引機的主要差別在於效率,其次是推廣難易程度,隻要是經過幾個月的培訓,大多數的織工都能熟練掌握400口到600口的若瓜德,再加上合適的繪紙,這些織工的織造成果就能和少部分的名匠相提並論。
有了一到兩年的操作經驗後,一旦織工開始能熟練的使用1200口的若瓜德,其織造工藝就比空引機、蒸汽機器織絲更加精美,尤其是紋織的圖案、色彩將更加複雜絢麗,效率則又比空引機高出幾倍。
也就是說,若瓜德比空引機更適合在手工作坊中推廣使用,並可以很好的過渡到大工業織絲時代。
當然,若瓜德織機也有很多缺點,首先是貴,單台的最低價都至少是80美元;其次是上手難度大,需要很長時間的培訓;最後是需要紋紙,而目前的日本並沒有能設計紋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