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有國章第三十三

老子曰:有國者,其根深也。

韋曰:王參四大,繼天理物,當與道同根無為也。李日以道為根,所得深矣。

天地覆載,萬物畜養,金玉重寶不積留也。

韋曰:天地無為於覆載,故常覆載,是以藏金於山,藏珠於淵,則重寶無所逃其域矣,奚假積留於府藏哉。李曰:夫有國者,宜以道為根,德為本,德無不被,道無不通,為天地之所覆載,保其清寧,萬物之所養育,獲其長久,不須積聚金玉,而金玉自然留止也。劉曰:天地自覆載,萬物自畜養,聖人根深寧極,金玉重寶一氣所須,是棄而不用也。

夫外天地者,有天地。外其身者,而壽命存也。

李曰:外,遺忘也。用之有為而天下失,行道之德而天下存,故言有也。以生為有,愛養傷生,故其身亡也。能忘於身,身將道合,壽命無極,故其身存也。劉曰:夫遺天地者無事,無事者則物歸之,遺形骸者無欲,無欲者則命存矣。夫天地形骸,尚自外之,金玉重寶,何足留意也。

是以君子善人之所不善,喜人之所不喜,樂人之所不樂,為人之所不為,信人之所不信,行人之所不行,是以道德備矣。

李曰:至學之士,學人之所不能學,立行之者,為人之所不能為,為與不為皆為,學與不學皆學,教無不達,理無不通,故日道德備矣。細而言之,常俗小人所好者有為,懷道君子所好者無為,此善人之所不善也。人皆悅於聲色,我獨悅於無聲無色,此喜人之所不喜也。人皆愛於名利,我獨忘於名利,此樂人之所不樂也。人皆作僧愛,我獨作不僧不愛,此為人之所不為也。人皆信邪,我獨信正,此信人之所不信也。人皆行惡,我獨行善,此行人之所不行也。道與俗反,誌遠功高,事無不圓,故雲備矣。劉曰:善者,善無情也,喜者,喜無事也,樂者,樂無味也,為者,為無為也,信者,信無心也,行者,行道德也。夫此六句亦有義焉,解行不然也,道德不備也。

皆有章第三十四

老子曰:道非獨在我,萬物皆有之。

韋曰:道無不在,豈聖人獨有,而萬物皆無哉!《莊子》雲:道在屎溺。屎溺猶有其道,而況萬物者乎。劉曰:所明道無不在,修者得之。

萬物不自知,道自居之。

沖曰:萬物無知,情均芻狗,不知聖匠剖大混一樸,散為無窮之物,不能自知生本,由道氣合生物,道自居之。劉曰:藏諸用也。

眾人皆得神而生,不自知神自生也。

韋曰:但不自知,又不知物,則神道自然冥會也,沖曰:神為生形之本,眾皆得而生,不自知生我者神,神自生我也,劉曰:近在諸身而不能知。

君有德施於百姓,百姓不自知受君之德也。

沖曰:君有無為之德施於百姓,百姓得其自為日用不知,謂我自然,不知受君之德也。韋曰:上不知下,下不知上,上下相忘,乃為道治也。劉曰:功成事遂,百姓皆為我自然也。

是故聖人藏神於內,魄不出也。

沖曰:聖人知生我者神,故養神守身,藏神形內,煉形化魄,合於真神,混而為一,不役魂魄,又何出焉。李曰:魄,寂也,輕躁之徒,其神自離,聖人法道,安靜無為,神不離身,寂然在內,故雲不出也。劉曰:靜之至也。

守其母,其子全。

李曰:保道存神,守其母也,於身無害,其子全也。

而民熾盛,保其國也。

劉曰:本固邦寧。

玄虛積充,壽命長也。

沖曰:玄虛者道也,真積妙氣,積充我身,故能飛行空虛,壽命長久也。

人能徒知天地萬物,而不自知其所由生,反命歸本,是大不知也。

韋曰:命者,自然也,本者,道也。我都無知,故能歸一反於自然也。李曰:有靈之中,人最為智,測之於景,親之於天,察之於地,通之物理,無有不知,是稱為智。而不知身由道生,歸根反本,而守愚至死,信命將終,是大不知也。劉曰:謂假學之流,雖復窮教盡藝,辯智多能,奇使異端,規模聖軌,而不悟生之所由,反命歸本之道,而逐於外者,於世雖得其美名,於身是謂愚焉。

治身章第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