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 / 2)

利生於害。

劉曰:吞鉤者,為責芳餌也。

大生於小。

劉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難生於易。

李曰:天下難事,叉作於易。劉曰:始乎履霜,至於堅冰。

高生於下。

李曰:九重之臺,起於壘土。

遠生於近。

李曰: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外生於內。

李曰:由內故有外也。劉曰:言出乎外,行加乎民。

貴生於賤。

李曰:因卑以至尊也。劉曰:貴以賤為本。

動生於安。

李曰:因靜而有動也。劉曰:安其身而後動。

盛生於衰。

李曰:熱極則寒。劉曰:日中則昃。

陰生於陽。

韋曰:陰陽,猶死生也,夫天下同善而無惡,同利而無害者,則善之名無因而生,然則善名由有惡而生,利名由有害而生,幾此上事,皆是有欲有私之息也。李曰:靜極則熱。劉曰:命呂則律。

是故有無之相生,虛實之相成。

李曰:有生於無,無生於有,故日相生,虛者,陰也,實者,陽也。熱極寒,實成虛也,靜極躁,虛成實也,故日相成。劉曰: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是以有歸有,無歸無也。

韋曰:有善則有惡,是有歸有也,無利則無害,是無歸無也。劉曰: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此句,政和禦製注本作『智士元思慮之變』。

此句,政和禦製注本作『天下柔弱莫過於氣』。

西昇經集註卷之六

華陽韋處玄句曲徐道邈沖玄子

任真子李榮劉仁會註碧虛子集

在道章第三十二

老子曰:人在道中,道在人中。

李曰:道則大無不包,人則非道不生,故知人在道中也。道有細無不入,物無不在,是知道在人中也。

魚在水中,水在魚中。

劉曰:人之神氣,天地交通也,方彼遊魚,內外資水。

道去人死,水乾魚終。

李曰:此舉喻也。魚之於水,猶人之於道,道在則人存,道去則人亡,水有則魚生,水無則魚死。人鈴須歸道,魚定當歸水,故日人相造乎道,魚相造乎水,水之與道,人之與魚,不可暫失矣。

故聖人自知反歸未生,捐棄僑奢,絕除憂思。

韋曰:捐棄僑奢,然後絕除憂思,憂思既除,然後能反未生,未生既反,則道留而長存也。李曰:自知者不可思須失道也,反歸未生,抱守於本,捐棄僑奢,去泰去甚,絕除憂思,無欲無愁,以道賞心,何憂之有。

是故形隱神留。

劉曰:寂然不動。

天下歸焉。

韋曰:隱,安也,形能安神,故神亦留止於形也。沖曰:同世之形,託死隱變,精神之身,留世化物,天下慕德,皆來從歸也。李曰:凝神九重,故言形隱,道在聖德,故日神留,峴風而至,慕道而來,萬方朝覲,天下歸焉。劉曰:歸其靜也。

無為無事,國實民富,保道畜常,是謂玄同。

李曰:法令滋彰,盜賊\\多有。不用針智,名日無為。不飾兵戈,名曰無事。不以有為撓物,常以無事安仁,任用賢哲,百姓繁昌國實。卻被走馬,以事桑田,財足穀多,故雲民富。守於真正,故雲保道。因循日新,是日畜常。保道得道,畜常得常,達於常道,故日冥同也。劉曰:主上無為,群生安業,儲積充實,而民富貴,至理之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