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延期納稅技術。延期納稅技術是指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使納稅人延期繳納稅款而相對節稅的技術。延期納稅雖然不能減少納稅人的應納稅額,但對納稅人而言,相當於獲得一筆無息貸款,有利於納稅人的資金周轉,還能使納稅人享受通貨膨脹的益處,因為延期後繳納的稅款由於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相對降低了該筆稅額的購買力。同時由於貨幣的時間價值,納稅人對因節稅省下的資金進行投資,可產生更大的收益,對納稅人而言是相對節減稅收了。例如:國家規定公司的國外投資所得隻要留在國外不彙入國內,就可以暫不納稅,那麼把國外投資所得留在國外的公司,就會有更多的資金可供利用,將來可獲得更多的收益。

(8)退稅技術。退稅技術是指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使稅務機關退還納稅人已納稅款而直接節稅的技術。

【例6-5】在我國,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國投資者,將從企業取得的利潤直接再投資該企業,增加注冊資本,或作為資本投資開辦其他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不少於5年的,經投資者申請,稅務機關批準,退還其再投資部分已繳納所得稅的40%稅款。

6.2稅收籌劃的意識

稅收籌劃是納稅人在現行稅製條件下,通過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的稅收政策和合理安排涉稅行為,在合法的前提下實現利益的最大化。納稅人是稅收籌劃的主體,他所具備的意識是稅收籌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納稅人為減輕自身稅負,獲取經濟利益,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應用稅收籌劃,而不是采取其他非法的手段。我們認為,納稅人應該具備的籌劃意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價格籌劃意識。所謂價格籌劃意識,就是要求納稅人在進行經濟活動時,要具有運用轉讓定價進行納稅籌劃的意識。轉讓定價是納稅籌劃的基本方法之一,特別是對於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生產產品的品種和數量較多的企業來說,更是如此。一個微小價格的變動,都會引起企業利潤很大的變動。轉讓定價雖然被列為稅務局重點稽查的對象,但由於轉讓定價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隱蔽性,特別是在專利技術、商標使用權等無形資產的轉讓方麵,具有更大的彈性空間。因此,利用轉讓定價進行合理避稅籌劃,是納稅人應該而且必須具備的籌劃意識之一。

(2)優惠籌劃意識。所謂優惠籌劃意識,是指納稅人在進行經濟活動時,要具有充分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意識。稅收優惠政策是國家為了一定的目的,對某些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給予鼓勵和照顧的一種特殊規定。對於納稅人來說,應該積極地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因為,稅收優惠政策是國家明文規定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運用稅收優惠進行合理避稅籌劃,其成本是最小的,收益也是最大的,這種籌劃既不會成為稅務機關的稽查對象,還可以減輕自身稅負。

(3)漏洞籌劃意識。所謂漏洞籌劃意識,是指納稅人在進行經濟活動時,要有找出稅收中的漏洞並利用漏洞的籌劃意識。一個國家的稅製,不管其如何先進、如何完善,總可以找出其中的漏洞。如稅收立法上的漏洞、稅收征管上的漏洞等。由於找出稅收中的漏洞需要比較強的專業能力,所以在進行稅收籌劃時,應該有兩個分析權衡的過程。其一是成本—收益分析;其二是風險—收益分析。

(4)空白籌劃意識。所謂空白籌劃意識,是指納稅人在進行經濟活動時,要具有利用稅法空白進行稅收籌劃的意識。稅法空白是指依據稅法總綱應該有而實際上沒有的稅法內容,其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立法者的失誤或技術研究水平不夠。例如電子商務現在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國興起,而有關這方麵的稅收法律卻由於技術原因沒有製定。因此,很多納稅人就利用國家稅收立法在這方麵的空白進行稅收籌劃。和利用稅法漏洞進行籌劃一樣,在利用稅法空白進行籌劃時,要有上述兩個分析權衡的過程。

(5)彈性籌劃意識。所謂彈性籌劃意識,是指納稅人在進行經濟活動時,要具有利用稅法彈性進行稅收籌劃的意識。彈性籌劃是指利用稅法構成要素中如稅率、稅額、優惠和懲罰性措施等存在一定的幅度而進行的稅收籌劃。例如,營業稅中娛樂業的稅率為5%~20%,納稅人便可以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稅率納稅。當然,其前提是征得稅務機關的同意。彈性籌劃要堅持一個總原則和三項分原則。一個總原則是增加利潤,降低損失;三項分原則是:稅率、稅額最小,優惠最大,懲罰最校同時,彈性籌劃要注意搞好和稅務機關的關係。

(6)規避籌劃意識。所謂規避籌劃意識,是指納稅人在進行經濟活動時,要具有利用稅法中關於某些臨界點的規定進行稅收籌劃的意識。臨界點可分為稅基臨界點和優惠臨界點兩大類。例如,土地增值稅中規定,納稅人建造普通標準住宅出售,增值額沒有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稅;超過20%的,應就其全部增值額規定計征土地增值稅。納稅人可以利用20%這一臨界點,將增值額控製在19%左右,從而規避應納稅額。當然,在進行規避籌劃時,納稅人一定要注意收益—成本比較。如果僅為規避一點稅款,而把自己限製在很小的規模,那就得不償失了。

6.3利用稅率進行籌劃

稅率是決定納稅人稅負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種稅的稅率大多存在一定的差異,一般情況下,稅率低,應納稅額少,稅後利益就多。但是,稅率低不一定等於稅後利益最大化。所以對稅率進行籌劃,可以尋求稅後利益最大化的最低稅負點或者最佳稅負點。

1.籌劃比例稅率

籌劃對不同征稅對象實行的不同稅率政策,分析其差距的原因及對稅後利益的影響,可以尋求實現稅後利益最大化的最低稅負點或最佳稅負點。例如,我國的增值稅有17%的基本稅率,還有13%的低稅率;對小規模納稅人規定的征收率統一為3%;消費稅有3%~45%的分檔比例稅率;營業稅有3%、5%、20%三檔比例稅率。對這些比例稅率進行籌劃,可以從中尋求最佳稅負點。

2.籌劃累進稅率

各種形式的累進稅率都存在一定的稅負差異,籌劃累進稅率的主要目標是防止稅率的攀升。其中,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的納稅人對防止稅率攀升的欲望程度較弱;適用全額累進稅率的納稅人對防止稅率攀升的欲望程度較強。

(1)籌劃超額累進稅率。

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個人所得稅都實行程度不同的超額累進稅率,所得越多,適用稅率越高,納稅人的收入體現出一定的效應遞減性。通過合理地籌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納稅人適用稅率的狀況,在稅法許可的範圍內降低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