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當歸骨碎補紅花(酒浸)續斷乳香沒藥桃仁川芎赤芍藥生地黃(各等分)
上水酒煎服,卻用秫米飯熱罨縛,冷又蒸熱,換縛。
橘術四物湯
當歸川芎白芍藥懷慶生地(各二錢)陳皮白術紅花(各一錢)桃仁(十枚)
上生地黃煎服。骨節疼,加羌活、獨活。痛不止,加乳香、沒藥。
當歸補血湯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防風連翹羌活獨活乳香沒藥白芷續斷杜仲(各等分)
上生地黃煎,入童便和服,不可用酒。氣虛,加人參、白術、黃。
複元通氣散
木香茴香(炒)青皮(去皮)穿山甲(酥炙)陳皮白芷甘草漏蘆貝母(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溫酒調下。
傷損出血
傷損之證,或患處或諸竅出血者,此肝火熾盛,血熱錯經而妄行也,用加味逍遙散清熱養血。若中氣虛弱,血無所附而妄行,用加味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或元氣內脫不能攝血,用獨參湯加炮薑以回陽;如不應,急加附子。如血蘊於內而嘔血者,用四物湯加柴胡、黃芩。凡傷損而犯勞碌,或怒氣肚腹脹悶,或過服寒毒等藥致傷陽絡者,則為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傷於陰絡者,則為血積、血塊、肌肉青黑,此皆髒腑虧損,經隧失職,急補脾、肺二髒自愈矣。
加味逍遙散
白術茯苓當歸白芍(各二錢)柴胡(一錢)薄荷(五分)黑梔丹皮(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人參(二錢)黃(炙,二錢)白術(炒,一錢五分)當歸(一錢五分)升麻(五分)柴胡(五分)陳皮(八分)甘草(炙,三分)
引用薑、棗,水煎服。
四君子湯
人參白術茯苓(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引用薑、棗,水煎服。
四物湯
當歸(三錢)川芎白芍藥(二錢)熟地黃(三錢)
水煎服。
獨參湯
人參(一兩)
水煎服。
瘀血泛注
傷損瘀血泛注之證,乃跌仆血滯所致。蓋氣流而注,血注而凝,或注於四肢關節,或留於胸腹腰臀,或漫腫,或結塊,初起皆屬肝、脾鬱火。急用蔥熨法,內服小柴胡湯以清肝火,次用八珍湯以壯脾胃,或益氣養榮湯,久服自然收功。若日久潰破而氣血虛者,宜十全大補湯;若潰而寒邪凝滯不斂者,宜豆豉餅祛散之。此證若不補氣血,不慎起居,不戒七情,或用寒涼克伐,俱屬不治。
小柴胡湯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五分)半夏(製)人參(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引用薑二片,水煎服。
八珍湯
即四君子湯四物湯,相和為劑也。
益氣養榮湯
人參黃(炒)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炒)香附貝母茯苓陳皮(各一錢)白術(二錢)柴胡(六分)甘草桔梗(各五分)
引用薑,水煎服。口幹,加五味子、麥冬。往來寒熱,加青皮。
十全大補湯
即八珍湯加黃、肉桂各一錢。
豆豉餅
江西豆豉上一味為末,唾津和作餅子,如錢大,濃二分,置患處,以艾壯於餅上灸之,幹則再易。
蔥熨法(方見囟骨傷)
瘀血作痛
傷損之證腫痛者,乃瘀血凝結作痛也。若脹而重墜,色或青黑,甚則發熱作渴汗出者,乃經絡壅滯,陰血受傷也。宜先刺去惡血以通壅塞,後用四物湯以調之。
四物湯(方見傷損出血)
血虛作痛
傷損之證血虛作痛者,其證則發熱作渴,煩悶頭暈,日晡益甚,此陰虛內熱之證。宜八珍湯加丹皮、麥冬、五味子、肉桂、骨碎補治之。
八珍湯(方見瘀血泛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