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商人的掮客本色(2)(1 / 1)

商業因素的成功,是在彼條件下政府無法全麵掌控的結果,也就是鑽了技術太落後和地域太廣闊的漏洞。因此,沈萬三在元帝國製度削弱時致富,而在明初帝國社會穩定時卻遭到排斥打擊,是沈萬三故事的前兩個因素在起作用,而第三個因素則是與帝國時代權力對於財富的控製和帝國王朝的財富觀念有關。

商雖然扮演著相對次要的角色,但是在帝國的演進曆程中,他們的“權力掮客”角色無疑又是不可或缺的,成為帝國權力運作中必須倚重的工具。

小注:

本章並非要全麵分析帝國各種“商”的活動狀態,僅僅是對嵌入帝國等級倫序中之“商”特別是與帝國權力關係密切的“商”的各種社會關係做出描述。

權力掌控財富

華夏商人的鼻祖--陶朱公,傳說就是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的大謀士範蠡。打敗夫差後,“狡兔死,走狗烹”的危機感使他隱退江湖,做起了買賣。到司馬遷時代,關於範蠡的傳說可能已經很龐雜了,太史公簡單總結如下--

範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歎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後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修業而息之,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史記·貨殖列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