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階層的特殊地位,還表現在他們是精神世界的主宰者--他們的文字訓練同偉大的經典與聖王傳統聯係在一起,具有闡釋聖人微旨的力量,甚至有溝通神人之功。這種地位使他們高居普通民眾之上,這也是帝國其他階層所全力追求的一種優勢地位。
士的特權地位和精神權威,使他們成為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團體,這個團體具有統一的道德規範,成為維持帝國一統的基礎。在帝國中,等級倫序精神是政治、法律、經濟、風習等意識形態的內在核心,而如何用這種精神將帝國事務簡化,以彌補規模統一所缺失的技術化顯得尤為重要。同時,不管地域如何千差萬別,風俗習慣如何複雜多樣,地方行政也期望能在統一的道德精神下治理。在這種前提下,帝國政府和帝國社會從本質上說是以同一原則組織起來的,其差異隻不過是如何看待和貫徹等級倫序而已。
靜態封閉的社會與帝國規模統一之間的矛盾,一旦由等級倫序(利器也隻有這一種)化貫通起來,其權威便自然從上而下得以貫徹--這種自上而下的管控足以深入到方方麵麵。
既然等級倫序精神強調上下之間的分疏和權力、義務的分置,其重心也就隻有加強自上而來的權威--帝國的國家機器總是調動社會的一切資源來加強這種趨勢,從帝王及其親信集團開始,再自上而下貫徹到帝國社會之中,追求的隻不過是以什麼樣的手段維係此種等級倫序。這樣,平等的個人或者說原點的不可分割的個人是不存在的,一切皆依從於強權者和等級優勢者的評斷。《汲塚周書·周祝解》所謂:
朕則生汝,朕則刑汝,朕則經汝,朕則亡汝,朕則壽汝,朕則名汝。
一語道破等級倫序的操作原則,此“朕”可以解釋為一切等級優勢者。每一位失敗者和等級弱勢者,隻配於無可求助的天平上任人主宰、評斷。這樣,每一個帝國臣民都被定義在特殊的等級倫序網中,家與族是其基點和個體身份的說明,家族在提供保護的同時,又攫取著什麼--像一條鞭子抽擊他們的後背以摧毀其想象力,又像是一塊海綿吸幹他們的活力。士階層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活動,他們既脫離不了血緣的“親親”,又受“尊尊”等級倫序關係支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