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知識的生殖係統(4)(1 / 1)

以帝國等級倫序精神為核心的刑律,其核心也就在處理家族、婚姻、等級問題上。

士大夫(君子)與庶人(小人)的分野自周代以迄清代的三千年間一直似為社會公認的,重要的,二種對立的階級……法律與習俗一直承認他們之間優越與卑劣之對立,承認他們不同的社會地位,承認他們不同的生活方式,賦予士大夫以法律上、政治上、經濟上種種特權。如果我們稱之為特權階級,而以非特權階級為庶人的代名詞或無不當。

帝國的法律對於不同階層的生活進行了嚴密的規定,飲食、衣飾、房舍、輿馬等生活的細節以及婚姻、喪葬、祭祀的方方麵麵,各有不同的等級規定,貴族、官吏及其家屬享有種種特權(士庶之外還有良賤之分)。以科舉時代以後的社會為例,貴族、官員自然屬於特權等級,紳衿也都屬於特權階層,清代的紳衿包括進士、舉人、貢生、秀才、監生。社會生活的準則是:“賤事貴,不肖事賢,是天下之通義。”

對於“士”這個被編織於倫序網絡中的帝國精英階層來說,重要的是秩序及自身在秩序中的位置,他們所追尋的隻是等級倫序中的認同。一旦此種權力體係行使走到極限(一個王朝行將崩潰),士階層就很容易適應這種環境,即使有部分忠心耿耿的王朝擁護者以遺民自居。新王朝的建立,不過是再次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等級倫序的表演舞台,士階層的大部分成員仍要在新的等級倫序中掙紮。

這種病態的執著和追求確實為帝國提供了龐大的權力資源,但由此造成的官僚組織利益攫取不斷消耗著帝國掌控的一切資源,到王朝晚期資源被耗竭時,叛亂和戰爭就成為調整利益和重塑社會的唯一方式。新王朝的建立再次歸於古老的平衡,這可以稱為帝國等級倫序均衡。追逐官位權力的野心被永無停歇地鼓動著,權力,隻有不斷提升的權力才是對一切成功者和期望成功者的認可,除此而外,他們都是時刻麵臨打擊的脆弱者--即使獲得權力,也隻是提升在倫序中的位置,而無法徹底逃脫尊卑上下分割的悖謬。

正是權力主導的等級倫序對於帝國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的全方位支配,使帝國的一切皆染上了強權的色彩,每一個最輝煌的夢想都跌落在權力的陷阱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