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弱分封王國的不同方案(9)(1 / 2)

這一解釋有沒有可資證明的材料呢?有一些。

我們不妨看漢文帝十五年,下詔動員臣下直言時,詔書中說的話:

“詔有司、諸侯王、三公、九卿及郡守,都按你們的想法,選賢良之士,要選明於國家大體、通於人事終始,及能直言敢諫之人,來糾正朕的不足。所選的人才,可將以上的三大方麵,以及朕之不德、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寧等方麵的缺陷,都按照你們的想法寫出來,不要有顧慮。朕要親自看。所寫的內容,要周之密之,重之閉之,由朕親自拆開來看。

請注意“周之密之,重之閉之”,請注意“朕親自拆開來看”。這次下詔對策,其保密性之強,前所未有。

這段話,其實在理論上是有出處的。其出處就在《管子·七法》篇:

“人君把臣下的上書泄漏出來就有危險。人君泄漏了臣下的進言,則敢講真話之士人不進於朝廷,敢講真話的士人不進於朝廷,則人君難以透徹了解國家的真實情況。”

我們知道,賈誼是相當認真地研讀過《管子》一書的,從漢文帝這段話看,賈誼必將《管子》推薦給漢文帝讀過。先秦諸子中,唯有《管子》才主張人君要將臣下講的話和上書嚴格保密。這是在朝派學術相當明於朝政的複雜情況、防止大臣壅蔽君主而後才能有的觀點。賈誼的《治安策》豈能不涉及許多重要的國事大計,自然也涉及分封王及大臣,要求漢文帝保密並推薦漢文帝讀《管子》上述觀點,應是順理成章的。

漢文帝既已接受了《管子》中的這個觀點,並且寫入詔書,那麼,對那份涉及麵極廣的《治安策》,豈能不“周之密之,重之閉之”,深藏於宮中呢?

這裏有一個重要的旁證材料,說明賈誼的《治安策》及其他上書,漢文帝不僅是深藏於宮中,而且代代相傳,通過漢景帝傳至漢武帝,一直作為治國的重要參考文獻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

“及漢文帝死(當作漢景帝死),當今帝(漢武帝)立,舉賈生之孫二人主郡守。”

而《漢書·賈誼傳》則作:

“漢武帝初立,舉賈生之孫二人為郡守。”

漢武帝同漢文帝已隔了一代,賈誼已死於漢文帝之前,中間還隔著一個漢景帝,漢武帝從何得知賈誼其人?我們知道,漢武帝上台後,除了根據其母王太後的意圖,用了幾個著名的外戚,如田蚡、竇嬰,以及重用了少數自己為太子時的宮官,如汲黯、趙綰、王臧,另加將名將李廣、程不識自邊郡調至中央外,其餘並沒有特別任用過什麼人,為什麼會突然把賈誼的兩個孫子都一下子突擊提拔為二千石高官的郡太守呢?這隻有一個可能的解釋,漢武帝當太子時,漢景帝就讓他秘密地研讀賈誼的《治安策》及其他上書,使他能了解和熟悉當皇帝以後應當注意的方針大計,所以,賈誼這個名字及其一係列看法,對漢武帝而言,可以說是太熟悉而且是相當佩服的,這才有突擊提拔賈誼的兩個孫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