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致富的起點是花錢(2)(2 / 3)

一項調查顯示,全國0至12歲的孩子每月消費總額超過35億元;八成的工薪階層三口之家,一個孩子的月平均消費竟超過一個大人。

那麼,是不是生活好了、家庭富裕了,孩子就可以奢侈消費、誇豪比富了呢?答案肯定不是。有位教育家說過:當父母不斷地滿足孩子過分的物質欲求時,那是在對孩子進行犯罪。

一個爸爸的困惑:

一次,家裏發生了意外事件,財產幾乎損失精光。就在我和孩子的媽媽一籌莫展的時候,兒子卻對我說:“爸,明天是我們班長的生日,他和我特好,給我300塊錢,我請他到卡拉OK包廂過生日。”

兒子的話,使我驚愕。區區小孩,竟然要拿錢給同學包包廂過生日?

兒子的消費觀念,令我擔憂。我說:“兒子,咱家最近出了意外,你是知道的,爸爸哪有錢給你請同學過生日?再說,同學過生日,你為何非要請他到那種場所消費?”兒子不以為然:“我知道你最近沒錢,可300塊總拿得出吧?再說,請班長過生日,我是想讓別的同學看看,我多酷,多有錢!”

聽著兒子理直氣壯的回答,我隻有哀歎不已!

其實這種事情並不是個案,在時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這是一個母親的困惑:

6歲的女兒最近常常語出驚人。這不,前幾天去學校接她放學時,發現女兒竟然站在操場上跟小朋友們炫富,稚聲稚氣地對人家的書包指手畫腳,語氣十分不屑:“你的書包才60多塊錢啊!我的書包可是米奇的,米奇知道嗎?名牌,是我媽媽在專賣店裏買的,花了300多呢……”

我忽然覺得心中發冷,不知道說什麼好,氣呼呼地走過去,拉住女兒的手臂就走。女兒跟在我身後嚷嚷:“你弄疼我了。”走出去很遠,我才稍微平靜下來,轉頭問女兒:“你為什麼跟人家吹牛炫富啊?小小年紀就不學好。”看我真的生氣了,女兒不再那麼囂張,但還是嘟囔道:“這算什麼?

我們班還有小富翁、小富婆,同學們都排了名次呢。”

接下來的幾天,我吃不好,睡不安,想到本該天真爛漫、純真無瑕的女兒,竟然學會了炫富擺闊,長大後還不成為個徹頭徹尾的拜金主義者呀。

麵對孩子的炫富心態和行為,父母應該幫助孩子糾正這一行為。因為,家庭是兒童出生後最先接觸到的環境,也是對兒童影響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環境。在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即兒童最具可塑性的時候,大量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因而家庭環境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父母的個性特點、教育觀念和教養方式對兒童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父母有錢,又怎樣讓孩子理解父母的金錢與資產同自己成長之間的關係呢?

在這一點上,西方一些大富翁的做法頗值得中國父母的借鑒。與我們所說的“再窮不能窮孩子”不一樣,西方人崇尚“再富不能富孩子”,富翁們意識到讓孩子擁有一種天生的金錢優越感,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他們通常隻給孩子很少的零用錢,並鼓勵孩子自己去打工掙錢,從而讓孩子明白:金錢的獲得並不是輕而易舉的;有價值的財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積累,積累財富的過程或許比財富本身更有價值。

因此,平時父母可以帶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場所走一走,給他們講講自己的創業史,使孩子逐漸明白金錢不是理所當然就有的,需要艱苦奮鬥才能獲得,未來要靠自己去創造,從而培養孩子“珍惜手中擁有的一切”的信念。

與此同時,父母還應帶領孩子接觸社會生活,深入社會實際,讓他們了解現代社會重視的是知識的競爭、能力的競爭,隻有自身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才可能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通過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從而糾正“學習是為父母,好不好無所謂”的錯誤想法。

給孩子一點錢,讓他自由支配

“小股神”名叫王昊,南京人。1999年的春天,王吳剛滿9歲,這時他已是個小“富翁”了。爸媽在他5歲時就開始給他開了個人銀行賬戶,壓歲錢都存在裏麵。上了小學,爸媽每個月給50元零花錢,由他自己支配。

“王昊,分你100股怎麼樣?”有一天,爸爸說,他所在的公司要上市了,拿到了2000股職工股,想賣給兒子100股。“什麼叫股票?什麼是上市?”王吳問。孩子太小,爸爸也沒辦法解釋清楚,隻是告訴他,可以賺錢。賣給兒子股票的時候,老爸一塊錢也沒優惠,100股按當時的價格一共收了470元,錢都是王吳從自己的賬戶裏取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