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致富的起點是花錢(1)(2 / 3)

父親自然很關心我的這次“自由活動”,在吃晚飯時,他就要我把這2元錢的去向交代清楚了。我很老實地一一把賬列了個明白。父親然後總結道:“現在,你錢也花了,可是,學回來什麼好東西了呢?”

我回答說:“我想把家裏收藏的一些小人書拿出來擺小人書攤,還想給同學們講故事、搞故事會。”父親說:“那可以呀,你就搞吧。”

於是,我就在村子的“竹園”裏,擺起了“小人書攤”,兩個朋友成了我的幫手。可那時候的孩子們普遍手頭上沒有現金呀,我怎麼收費呢?我靈機一動,就讓小夥伴們以“香煙盒子”代替“人民幣”。因為那時候小孩子們愛玩“賭博”,經常拿“香煙盒子”當做“賭資”用。一些大孩子都通過出售香煙盒子來賺錢。我把擺小人書攤收集的香煙盒子去換取錢。

大約這麼搞了一個月後,我南京的大伯又給我寄來了幾本新的“小人書”。我心想,這些新的“小人書”可不能這麼簡單地流通到“書攤’’上去了。於是,單獨又搞起了“竹園故事會”來。每天放學後,就利用當學習委員的有利條件,組織大家一起來聽我講故事。當然噦,得收點香煙盒子。

這新書講一星期後,才開始允許“班幹部、小組長和交費會員們閱讀,而其他的同學,則隻能在一個月後看了。在這麼區別對待下,很多原來沒交會員費的小夥伴們為了早點看到新書,都拚命地要求我吸收他們入會了。

因為要求入會的人實在太多,所以,就隻好多收點入會費了。這樣,我除了“小人書攤”和“講故事”之外,就又多了第三筆收入,即“會員費”。

花錢是賺錢的原動力,我花了1毛多錢偷學擺“小人書攤“的經驗,共1元5毛錢“收買”了兩個“幫手”,又花1毛5分錢學到了“講故事,,的技巧。總共才花2元錢,我卻整整掙回來兩大籮筐的“香煙盒子”。

作為父母,我們要告訴孩子,花錢是賺錢的原動力。值是花錢並不是無目的、無節製地亂花,要讓孩子懂得如何去花錢,怎樣花錢,花錢要得到花的的價值。

讓孩子學會與商家討價還價

討價還價是一項很高的“藝術”,心理素質要絕對穩定,須在瞬間內掌握對手的心態,即時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在拉鋸戰中要做到進可攻,退可守,還要隨時調整心態,隨機應變,必要時可麵不改色心不跳地轉變立場。

作為成人,我們在“江湖”已久,身經百戰,還有一定的討價功力。

可是孩子涉世之初,還不太明白商品買賣規則,買東西還不善於討價,多花錢買了劣質品也是常有之事了。以下介紹幾種討價還價的方法,家長可以告訴孩子。

一、保持輕鬆而從容

買任何商品要還好價,最重要的是要店主報出實價。有些消費者在挑選某種商品時,往往當著賣主的麵,情不自禁地對這種商品讚不絕1:3,這時,賣主就會“乘虛而入”,趁機把你心愛之物的價格提高好多,不論你如何“舌戰”,最後還是“願者上鉤”,待回家後才感到後悔不迭。

如果你見到一件衣服,馬上就喜形於色,表現出強烈的購買欲望,那麼這件衣服你很難還價。反之,你表現出可買可不買,這件衣服有優點也有缺點,在那裏猶疑不定時,店主為了吸引你買,往往報價就很實。

買任何商品最好是兩個人同去,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說這件衣服有什麼不足,另一個誇獎這件衣服有哪些好處。這種戲劇化的表現,有助於誘導店主讓價。

買任何商品都不能表現得太迫切,買不買無所謂,這樣才能誘導店主報出讓價。很多人試探價錢的虛實,往往報出一個價,老板不同意,就裝作要離開,看老板叫不叫住他。如果老板想成交就一定會急著叫住他,反之老板沒叫他,就說明出價實在太低了。這實際上是大家自發地對上述心理學原理的運用。

因此,消費者購物時,要裝出一副隻是閑逛,買不買無所謂的樣子,經過“貨比三家”的討價還價,才能買到價廉且稱心如意的商品。

二、問貴商品價錢,買便宜的商品

人們常用的方法是貨比三家,尋找最低價格,這樣一方麵花時間,另一方麵,各店主賣同樣的貨,為了不彼此競爭降價,往往定出了統一的最低價格,也不容易鑽空子。要誘導店主報出實價,介紹一條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