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風清雲淡 (6)(2 / 3)

“你必須像這樣地緊追不舍,追隨著你的念頭行經的途徑,直到你了解。” “嗯,這是重要的一點,哪裏是找到一位好人的地方呢?沒有任何一個好人!你必須在你自己內心裏麵找到這個好人。”

修禪靠的是自己的覺悟力,光靠別人的說教是很難領悟真正的禪機。我們有時需要靠自己的一點智慧來領會博大的佛學。

一學僧問慧林慈受禪師道:“禪者悟道時,能說出悟道的境界和感受嗎?” 慈受禪師答道:“既然是悟道,當然說不出來。”

學僧又問道:“說不出來的時候,像什麼呢?”

慈受禪師答道:“就像啞巴吃蜜!”

學僧又問道:“一個禪者沒有悟道時,他說的能夠算禪悟嗎?”

慈受反問道:“既然沒有悟道,那說出的怎麼能算做禪悟呢?”

學僧說道:“但是他講的頭頭是道,不算做禪悟,那是什麼呢?”

慈受禪師淡淡一笑,說道:“像鸚鵡學話罷了!”

學僧又問道:“啞巴吃蜜與鸚鵡學話,有何不同呢?”

慈受禪師耐心開示:“啞巴吃蜜,是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鸚鵡學話,是不知,如小兒學話,不解其義。”

學僧繼續問道:“未悟的禪者如何說法度生呢?”

慈受禪師答道:“隻能別人知道自己知道的,再沒有其他了。”

學僧話頭一轉:“老師現在是知,還是不知?”

慈受禪師哭笑不得,說道:“我是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也如鸚鵡學講話,講得非常像。你說我是知呢?還是不知呢?”

禪機除了自己參悟之外,他人又如何能偷窺呢?

崇信禪師出家後,隨侍於道悟和尚座下。

某日,崇信對道悟和尚說:“我自從跟隨師父出家以來,從來沒有聽到您給我指示禪法心要?”

道悟回答說:“自從你來到這裏,我隨時都在為你指示心要啊!”

崇信聽了,感覺很詫異,便問道:“師父何時指示過我?”

道悟說:“你送茶來,我接受了。你拿飯來,我也吃了。你頂禮時,我便點頭。什麼地方沒有指示心要啊?”

崇信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低頭想了很久。

道悟便說:“若能見道,當下便見,若用腦袋思考,就會出現偏差。”

某天,清了禪師到廚房看弟子們煮麵,忽然麵桶的底掉了,整桶麵全掉了出來。眾人見狀說:“好可惜喔!”可是禪師卻說:“桶底脫落是件好事啊!各位為什麼煩惱呢?”

想想,桶底都掉了,桶中還有什麼呢!什麼都沒有,而且東西再也裝不進去,豈不是很棒嗎!之後,禪宗常用“桶底脫落”來比喻恍然大悟的境界。學禪是“為道日損”,每天要丟掉一些東西,直到桶底脫落,就可達到解脫之境界,與佛平等。

有道是:扶持舊桶,桶底呼脫;桶底無水,水中無月。

有僧人問懷嶽禪師說:“一天之中該要如何修行呢?”

禪師回答:“隻要一動了想修行的念頭,就沒法修行了。”

僧人又問:“那如果不動修行的念頭又如何呢?”

禪師回答:“那就像是一個守著古墓的死屍!”

我們的生命、乃至整個自然界,都在以一種流動的狀態存在;花開花落、春去秋來乃至生老病死,自有一定的時節因緣。然而,我們的私欲、占有欲等自我的欲望總是在這整體式的流動中貪婪地切割,希望所有的資源、利益都能夠據為己有。當人們看不到各種現象本質上都是無常、緣起的時候,就會被欲望的熾烈所吞噬!實則,我們內心念頭的遷流何嚐不是如此?六祖惠能曾說:“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麽長。”念頭的起落生滅,是現象空寂本質的顯現,再自然不過了,但我們總是頭上安頭,不是隨著念頭妄想紛飛、就是希望念頭能夠停止以營造寧靜的假相。隻要能夠洞悉這一過程的虛妄不實,我們就能常保一顆自在的心,在心念的起落之間歸家穩坐。

有道是: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陰魔,或起不起是煩惱魔,我正法中無如是事。

有一個學僧到智常禪師的道場來參學。智常禪師正在鋤草,草中剛好跑出一條蛇,禪師舉起鋤頭便砍。學僧很不以為然的說道:“很久就仰慕這裏慈悲的道風,到了這裏,卻隻看見一個粗魯的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