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以慈眼盯著他看一會兒,然後說:“你今天在我的麵前說很多壞話,但是我並不接受它,所以你的無理胡罵,那是歸於你的!婆羅門呀,如果我被謾罵,而再以惡語相向時,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樣,因此我不接受這個菜肴!”
然後,佛陀說:“對憤怒的人,以憤怒還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對憤怒的人,不以憤怒還牙的人,將可得到兩個勝利:知道他人的憤怒,而以正念鎮靜自己的人,不但能勝於自己,也能勝於他人。”
端坐鄰孤影,
眇罔玄思劬。
偃蹇收神轡,
領略縱名書。
--支遁·《詠懷詩》
境由心生
心平則是福,幸福就是一顆平常心。我們是否快樂就在於我們自己的心態,放下就是快樂,幸福就在身邊。其實,幸福本來就是現在。隻有一個個現在串成的幸福,才是一生一世的幸福。
有一位富人和一位禪師在談論什麼是幸福。
禪師說:“幸福就是現在。”
富人望著禪師的茅舍、破舊的穿著,輕蔑地說:“這怎麼就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間豪宅、千名奴仆啊!”
世事無常,一把大火把富人的百間豪宅燒得片瓦不留,奴仆們各奔東西。一夜間,富人淪為了乞丐。
正當三伏天,汗流浹背的乞丐路過禪師的茅舍,想討口水喝。禪師端來一碗清涼的水,問他:“你現在認為什麼是幸福?”
乞丐眼巴巴的說:“幸福就是此時你手中的這碗水。”
還有一個故事。
過客問整天在寺廟裏頌經的小和尚:“難道你不願意到外麵的世界去嗎?”
“為什麼啊?”剛剛皈依佛門的小和尚不解的問。
過客說:“外麵的世界寬敞明亮,要什麼有什麼,不愁吃喝,你何必在這裏做苦行僧呢?”
小和尚說:“可是我現在也很好啊。我每天一心向佛,佛祖賜我屋簷遮擋風雨,風不吹頭雨不打臉,還可以天天和師傅交流得道的樂趣。”
“可是你自由嗎?”過客問。
這時,小和尚沉默不語了。於是,過客以勝利者的姿態把小和尚帶到了外麵的世界,安排在了一個奢靡豪華的人家。
很快一年過去了,過客想起了小和尚,於是就去看他現在怎麼樣了。他問小和尚:“啊,你過得還好嗎?”
小和尚回答:“我活得還很好啊。”
“那麼,你能談談在這個精彩的世界裏生活的感受嗎?”過客很真誠的問。
小和尚長歎一聲,說:“唉,這裏什麼都好,隻是這寺廟太大了,我每天早上一醒來就看見滿院子的佛光普照,比起我待的那個小寺廟好多了。”說著說著,小和尚又參禪入定了。
對於小和尚來說,禪就在心裏,隻要內心有禪,即使外界喧囂吵嚷,仍然可以保持內心世界的平靜安寧,這就是他的幸福所在。麵對外界的嘈雜和繽紛,我們不必抱怨,而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這才是關鍵啊!
五道化為海,
孰為知化仙。
萬化同歸盡,
離化化為玄。
悲哉化中客,
焉識化表年。
--東晉·廬山諸沙彌
禪機自悟
你不會在別的地方找到良善,你必須在你自己的內心找。如果你自己是好的,那麼無論你去哪裏,都會是好的;不管別人批評或讚揚人,你仍然會是好的啊!
有位禪者在修行了五年後,有段時間,開始感覺到與他人共處是一種妨礙。他習慣於坐在茅蓬裏試著去打坐,但人們卻不斷的來閑談而打擾了他。
於是,他跑到一個在森林裏荒蕪了的小禪院獨自居住在那兒,不跟任何人說話。過了十五天後,他心中升起了一個念頭:“如果有和尚或白衣(持有八條戒律的人)與我同住在這兒會是不錯的,他們可以幫我做一些雜務。”
“嗨!你是個古怪的人!你說你受夠了你的朋友,受夠了與你同修的和尚,這又是什麼啊?”他矛盾的念頭想。
“不!”他的念頭又想:“我想要一位好和尚。”
“看吧!好人都在哪裏呢?你能找到任何一位嗎?你要上哪兒去找一個好人呢?整個禪院裏,隻有不好的人。你必然是那惟一的好人,所以會如此這般的逃開吧!”念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