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位施主背著一壇酒在路上走著。酒香四溢,引著周圍的人都跟了過來,都在讚歎這酒的香氣。
突然,繩子斷了,壇子掉在地上摔碎了,酒撒了一地,頓時酒的香氣令周圍的人們如癡如醉,有的人竟然忍不住趴在地上喝了起來。可是那位施主卻從始至終都沒有回過頭來瞧一眼,繼續向前走。
有人追過來問了:“你的酒壇碎了,你怎麼都不回頭看看呀?”
那位施主邊走邊說:“既然已經碎了,又何必再回頭呢!縱然回頭,酒也不能恢複原狀呀!”
這位禪師說:“既然是發生了,又是不能改變的事實,就應該像現在這位施主一樣看開一些。但感情可不是破碎了就一定不能複原的啊。改變能改變的,就像感情;接受不能改變的,就像摔碎了的美酒,要瀟灑地麵對不能改變的。”
不要為打翻的美酒流淚,人生沒有後悔藥。這種人生哲理處處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我們再看一則智慧的故事。
慧能大師帶領幾個徒弟乘船雲遊的時候,不幸遇上了大風暴。
一名弟子受命爬上高處去調整風帆使它適應風向。在他向上爬的時候,他犯了個錯誤--低頭向下看。顛簸不定的輪船和波濤洶湧的波浪使他非常恐懼,他開始失去平衡。
正在這時,慧能大師在下麵向他大喊:“向上看!徒弟,向上看!”這個年輕的弟子按照師父說的話做了以後又重新獲得了平衡。
事後,慧能大師告誡弟子們:“當情況看起來似乎很糟糕的時候,你應該看看你是否站錯了方向。當你看著太陽的時候,你不會看見陰影。向後看隻會使你喪失信心,向前看才會使你充滿自信。當前景不太光明的時候,試著向上看--那兒總是好的,你一定會獲得成功。
“大多數人在作決定時都隻考慮眼前而不考慮未來,結果快樂沒得到卻得到痛苦。事實上,人世間一切有意義的事若想成功,那就必須忍受一時的痛苦。你必須熬過眼前的恐怖和引誘,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或標準把目光放在未來。本來任何事都不會使我們痛苦,而真正使我們痛苦的是對於痛苦的恐怖。”
想要獲得長久的幸福和掌握未來,那麼你就必須要把眼光放得更加長遠。不能隻顧眼前的利益,更不能忍受不住暫時的痛苦。轉變自己的觀念,就能有新的突破。
一樹春風有兩枝,
南枝向暖北枝寒;
現前一段西來意,
一片西飛一片東。
--宋·蘇軾
惜時如金
人生中難免有不快和憂愁,而每一天都是嶄新的,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忘記憂愁和不快,因為那都是昨天的事情,過去的就應該讓它過去,重要的是我們要把握好今天,不要對昨天念念不忘,也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
人生苦短,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分鍾,切勿在虛幻中浪費我們最寶貴的時間。隻有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我們才能在短暫的人生中享受到樂趣。
一天,有源禪師來拜訪大珠慧海禪師,請教修道用功的方法。他問慧海禪師:“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嗎?”
禪師回答:“用功!”
有源又問:“怎樣用功呢?”
禪師回答:“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有源有些不解地問道:“如果這樣就是用功,那豈不是所有人都和禪師一樣用功了?”
禪師說:“當然不一樣!”
有源又問:“怎麼不一樣?不都是吃飯、睡覺嗎?”
禪師說:“一般人吃飯時不好好吃飯,有種種思量;睡覺時不好好睡覺,有千般妄想。我和他們當然不一樣。”
這個禪宗故事指出了把握現在的重要性。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沒有生活在現在,他們總是將時間和精力浪費於瞻前顧後這件事情上。
這個世界上一大半的悲劇是因為人們的瞻前顧後而造成的。這些喜歡瞻前顧後的人就像故事中的禪師所說的那樣,吃飯時不好好吃飯,睡覺時不好好睡覺,在其他時候他們同樣喜歡讓自己沉溺於各種癡心妄想之中,例如在工作的時候不好好工作,在戀愛的時候不好好戀愛,在娛樂的時候不好好娛樂。這使得他們總是在“得不到”和“已失去”兩種痛苦的狀態之間搖擺不定,並且總是抱怨自己的人生毫無樂趣。
看看在城市中終日忙碌的我們吧,我們麵對堵車的街道抱怨不停,口出髒話;我們在超市中購物時毫無耐性,就像沒頭的蒼蠅;我們坐在沙發上拿著遙控器不停地變換著電視頻道;而在工作中,我們恨不得一口吃成個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