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禪師疑惑的問:“真心怎麼會不見啊?”朱慈目說:“因為我與佛相應的心沒有了,心中佛聲綿綿不斷的淨念也相繼沒有了,要找也找不回來了。禪師!我為此好苦惱,請您告訴我,我到哪裏去找我的真心呢?”
佛光禪師啟示:“尋找你的真心,你應該知道,真心並不在任何地方,你的真心就在你自己的體內。”
朱慈目說:“我為什麼不知道呢?”佛光禪師說:“因為你一念不覺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離開你了。”朱慈目聽了之後,豁然開朗起來。
真心沒有了,這就好像說失落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家門。人為什麼會迷惑呢?這是因為虛妄蓋覆了真心啊。
流水下山非有意,
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
鐵樹開花遍界春。
--宋·止庵守淨
菩薩境界
禪宗就是讓人認識世界與自我,回歸到一個真實與率真的世界。修佛的最高境界便是重新認識整個世界,包括生與死,貧與富。所有一切回歸本性,回歸自然。
馬祖道一禪師有一次在打坐的時候,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吐了一口痰,侍者見了很不以為然,責備道:“老師!你為什麼要把痰吐在佛像上麵呢?”
道一禪師咳嗽了兩聲,然後反問侍者道:“虛空之中到處都有法身,我現在還要吐痰,請問,該往哪裏吐才好呢?”
侍者茫然,不知如何回答。
又有一次,馬祖道一禪師樣子很不高興地朝虛空吐了一口痰。
侍者不解地問道:“老師!剛才吐痰為什麼要生氣呢?”
“我在這裏打坐,虛空之中,山河大地森羅萬象都顯現在眼前,叫人覺得厭煩。”馬祖禪師解釋道,“所以我就忍不住要吐痰。”
“那一切都是修證的瑞相,都說是好事!”侍者更不解地問道,“老師為什麼要厭煩呢?”
馬祖禪師說道:“對你來說固然是好事,可對我而言,卻令人討厭!”
侍者茫然地問道:“這是什麼境界?”
馬祖禪師答道:“菩薩境界!”
侍者皺著眉搖搖頭,說:“這種境界真令人難以理解啊。”
馬祖禪師說:“因為你是人,不是菩薩。”
沒有一定的礪煉又能如何理解佛理的玄妙呢?禪宗的參修可以啟迪人生的智慧,開拓大腦的思維,領悟人生的真諦。
秀才問趙州禪師道:“佛陀慈悲,普度眾生時總是順人的心願,不違眾生所求,不知是不是這樣?”
趙州禪師答道:“是!”
秀才又問道:“我很想要禪師您手中那根拄杖,能如願得到嗎?”
趙州禪師一口拒絕,說道:“君子不奪人所好的道理,難道你不懂嗎?”
秀才機辯道:“我不是君子。”
趙州禪師當頭大喝道:“我也不是佛。”
秀才雖然無言以對,心裏卻不服輸。
又一天,秀才坐禪時,趙州禪師從他身旁經過。秀才看看禪師,卻沒有理睬。趙州禪師責問道:“青年人見到長者,怎麼不行禮迎接!”
秀才學著禪師的口氣說道:“我坐著迎接你,就如同站起來迎接你!”
趙州禪師聽後,忽然上前打了秀才一個巴掌!
秀才大怒,質問趙州禪師道:“你為什麼打我?”
趙州禪師卻溫和地說道:“我打你就如不打你一樣!”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時候,忽有一個人憤怒惡言的衝進精舍來。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這裏來了,因此他大發嗔火。佛陀默默地聽他的無理辱罵之後,等他稍為安靜時,對他說:“你的家偶爾也有訪客吧?”
那個人回答:“當然有的,為什麼問這些啊!”
佛陀問:“那個時候,偶爾你也會款待客人吧?”
那個人說:“那是當然的啊。”
佛陀問:“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麼,那些菜肴應該歸於誰呢?”
那個人回答:“要是他不吃的話,那些菜肴隻好再歸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