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想在這樣的生活中匆匆老去,並想知道如何享受已經擁有的時間、金錢和愛,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讓自己過好今天,把今天的事情做好。
有一天,佛陀剛剛用完午餐,一位商人來請求佛陀為他除惑解疑,指點迷津。佛陀將他帶入一間靜室中,十分耐心地聽商人訴說自己的苦惱和疑惑。
商人訴說了很久,有對往事的追悔,也有對將來的擔憂。最後,佛陀示意他停下來,問他:“你可吃過午餐?”
商人點頭說:“已吃過。”
佛陀又問:“炊具和餐具可都收拾幹淨了?”
商人忙說:“是啊,都已收拾好了。”
接著商人急切地問佛陀:“您怎麼隻問我不相關的事情呢?請您給我的問題一個答案吧!”
但是,佛陀卻隻對他微微一笑,說:“你的問題你自己已經回答過了。”接著就讓他離開靜室。
過了幾天之後,那位商人終於醒悟了,明白了佛陀話語中的道理,來向佛陀致謝。佛陀這才對他及眾弟子說:“誰若對昨天的事念念不忘,追悔煩惱,或者對明天的事憂愁妄想,他將成為一棵枯草!”
佛陀告訴我們,人隻能生活在今天,也就是現在的時間中,誰都不可能退回“昨天”或者進入“明天”。因為“昨天”是“存在過” 的,不可及;“明天”僅是“可能存在” 的,同樣不可及。所以,最重要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認真過好今天。
從前,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裏的落葉。
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的時候,樹葉總會隨風飛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找一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一些。
後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
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第二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的搖晃院子裏的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幹淨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裏一看,他傻眼了。院子裏和往日一樣落葉滿地。
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
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唯有認真的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看來,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認真過好今天比什麼都重要啊!
一片菜葉,也是一份快樂。禪宗的智慧就是隱藏在這些小地方,快樂在於生命的每一天。
金色的秋天,稻穀成熟,田野一片豐收景象,農人聚集起來慶’好年成,大地洋溢著一片歡樂。
佛陀來到農莊,許多人都恭敬地供養他。隻有一個生性固執的農人,十分生氣,他大怒:“我們平時勤勞耕種,才有今天的收獲,你為什麼不學我們呢?” “長者!我也是耕耘的。”佛陀和氣地回答。
可是,農人追問:“你是農夫嗎?你的牛、種子和田地在哪裏啊?”
佛陀說:“眾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八正道是我的種子,精進是我的犁牛。”
佛陀向他解釋說:“我在眾生的心地撒下八正道的種子。我勤勞耕耘他們的心地,使他們拔除煩惱,得到安樂。”
農人聽了,明白過來,立刻懺悔,用上好的奶茶飯供養佛陀。他說:“佛陀,請接受我的供養吧!你已經耕耘我的心田,播下善良的種子,我將有幸福的收獲。”
農人種地好比是物質生活,而我們每天的生活也離不開精神生活,所以我們每天都要認真地耕耘自己的心靈田地,而學習禪理無疑是一個好辦法。
朱慈目居士對佛光禪師說:“禪師!我念佛拜佛已經二十多年了,最近在持佛號時,好像不太一樣。”
佛光禪師問:“有什麼不一樣呢?”朱慈目說:“我過去在持佛號時,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覺得佛聲綿綿不斷,就是不想持,但那聲音仍像泉源會自動流露出來。”
佛光禪師說:“這其實很好啊!表示你學禪已經到了找到自我真心的境界了啊。”朱慈目說:“謝謝禪師的讚歎,但我現在不行了,我現在很苦惱,因為我的真心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