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天心月圓 (3)(3 / 3)

提燈盲者

燈光能夠照別人,更為自己提供了便利。有奉獻才有回報,有付出才有收獲。一個人在給予別人寬容和愛的同時,你也會得到寬容和愛的。

一個苦行僧為了找到他心中的佛四處雲遊,吃盡了世間的苦,可是他依然未能找到他心中的佛。一日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這個遠行尋佛的苦行僧走到一個荒僻的村落中。

漆黑的街道上,村民們默默地你來我往。苦行僧轉過一條巷子時,他看見一團暈黃的燈在巷子的深處靜靜地亮著。他聽到有個村民說:“瞎子過來了”。僧人聽了十分的吃驚,就問那個村民:“那挑著燈籠的真是一位盲人嗎?”

“他真的是一位盲人。”那人肯定地告訴他。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沒有白天和黑夜的一絲概念,提著燈他自己又看不見道路,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子的,他挑一盞燈籠豈不令人覺得迷惘和可笑?

那燈籠漸漸近了,暈黃的燈光漸漸從深巷遊移到了僧人的跟前。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忍不住上前問道:“很抱歉地問一聲,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嗎?” 那挑燈籠的盲人回答他:“是的,從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眼混沌。”

僧人問:“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那你為何挑一盞燈籠呢?”

盲人說:“現在是黑夜吧?我聽說在黑夜裏沒有燈光的映照,那麼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什麼都看不見,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

僧人若有所悟地說:“原來你是為別人照明啊?”

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自己!”

“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緩緩地問僧人:“你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過?”

僧人說:“是啊,這是經常會遇到的事情。就在剛才,還被兩個人不留心碰撞過。”

盲人聽了,就得意地說:“但我就沒有。雖說我是盲人,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也更讓別人看見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我了。”

小潭澄見底,

閑客坐開襟。

試問不流水,

何如無念心。

--宋·白居易

腳下的寶藏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時刻看著腳下,隻要你善於挖掘,不懈地運用自己的潛能,你就能夠做好你想做的一切。

夜色中,法演禪師和佛果、佛眼、佛檻三位弟子在一座亭子中閑話。這三位弟子號稱:“三佛”。禪功不相上下,都很得法演的賞識。此刻隻聽他們縱論滔滔,相當熱烈。

不覺夜氣已涼,幾人裹緊袈裟,準備回寺休息。

歸途中,忽然一陣風吹過,把走在前麵的佛眼手中提著的燈吹熄了。四周一片昏暗,法演不失時機地對幾位弟子說:“快把你們此刻領悟的心境說出來。”

話音剛落,佛檻答道:“彩鳳舞丹霄。黑暗和光明並沒有分別,此刻在禪者的心裏,也像是五彩斑斕的鳳凰翩翩起舞於紅’明麗的天空。”

法演把頭轉向佛眼,佛眼說道:“鐵蛇橫古路。隻要心地空明,沒有什麼能阻止求法者的腳步。”

輪到佛果了,佛果指指路麵,說:“看腳下。”

法演這才點頭歎道:“能夠勝過我的,隻有佛果。”

此時,佛眼手中的燈又亮了,把四個重重疊疊的影子拖得老長老長。

法演禪師在教誨弟子方麵可以說是別具匠心。而圓通和尚則是以一個故事,告誡徒弟,為了取得圓滿的修行效果,就要積極激發思維的靈感,開發自己的潛能。

他給徒弟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農夫擁有一塊土地,生活過得很不錯。但是,當他想要是有塊土地的底下埋著鑽石的話,他隻要有一塊鑽石就可以富得難以想象。於是,農夫把自己的地賣了,離家出走,四處尋找可以發現鑽石的地方。農夫走向遙遠的異國他鄉,然而卻從未發現鑽石,最後,他囊空如洗。一天晚上,他在一個海灘自殺身亡。

真是無巧不成書!那個買下這個農夫的土地的人在散步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塊異樣的石頭,他拾起來一看,它晶光閃閃,反射出光芒。他仔細察看,發現這是一塊鑽石。這樣,就在農夫賣掉的這塊土地上,新主人發現了從未被人發現的最大的鑽石寶藏。

圓通和尚告訴弟子:對於世俗的人來說,財富不是僅憑奔走四方去發現的,它屬於那些自己去挖掘的人,隻屬於依靠自己的土地的人,隻屬於相信自己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