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淨大師愣住了,這是他從未想過的問題。他開始問自己,結果發現,有些東西的確讓他很快樂,但是,有些東西實在不值得他背著走那麼遠的路。
於是,悅淨大師決定取出一些不必要的東西送給當地村民。接下來,因為背包變輕了,他感到自己不再有束縛,旅行變得更愉快。
悅淨大師因此得到一個結論:生命裏填塞的東西愈少,就越能發揮潛能。從此,悅淨大師學會在人生各個階段中定期“解開包袱”,隨時尋找減輕負擔的方法。
經常帶著弟子雲遊四方的還有鏡虛禪師。他帶著他的弟子滿空到四方雲遊,而這位滿空弟子出家不久,還不習慣這樣在外麵行走,覺得太累了。
一路上,滿空不住地嘀咕,嫌行囊太重,想找個地方歇歇腳。而鏡虛禪師卻總是說:“再走一會兒吧,再走一會兒吧。”但走了半天,鏡虛禪師不僅不歇,反而越走越快,滿空跟在後麵,跑得氣喘籲籲。
師徒倆走了好長一段山路後,進入了一個村莊,滿空說:“師傅,咱們在這裏休息一下吧?再走我就累死了。”
正在這時,一個婦女迎麵走來,鏡虛禪師趕忙跑過去,抓住了那個婦女的雙手。婦女嚇壞了,尖聲大叫:“救命啊!非禮啊!老和尚非禮啊!
婦女的家人和鄰居聽到聲音,急忙趕了出來,一看到這種情況,都非常生氣,齊聲喊打。鏡虛禪師見勢不妙,趕緊鬆手,撒腿就跑。滿空也被嚇壞了,背起行囊跟在師傅後邊,飛也似的跑了起來。
師徒倆一路狂奔,一刻也不敢停,頃刻間便跑過了幾條山路。回頭看看沒人追來,二人便一屁股坐了下來。
滿空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生氣地埋怨道:“師父,沒想到您竟會做出這樣的事情。跟您學習,我還能參禪悟道嗎?我還是回家算了。”
誰知鏡虛禪師聽了不僅不生氣,還嘿嘿地笑了一下,問道:“現在,你背上的行囊還重嗎?”
滿空回頭一看,頓時明白了師傅的用意。
我們來看下麵一則故事:
清朝同治年間,有個得道的禪師。他非常精通卜算術,多次幫人排憂解難,深受人們尊重。
一次,他給自己算了一卦,卦底讓他大吃一驚:後天淩晨啟明星消失時將是他的死期!
禪師非常悲傷,後來還是很平靜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的弟子。匆匆安排完後事,又作了簡單的準備,禪師就開始靜靜等待死期來臨。可是他的身體狀態很正常。
第二天晚上,人們都來為他送行。太陽就要爬出地平線了,啟明星異常明亮。
禪師從容地登上藏經閣,打開百葉窗。樓下,人們靜靜地為他祈禱。
朝’漸漸染紅了東方的天空,禪師的身體依然沒有任何不適。他實在想不出,滅頂之災將會以怎樣的方式降臨。
可憐的禪師不由得擔心起來:到了那個可怕的時刻,卦底若是出現些許差錯,豈不壞了幾十年苦心經營的名聲?老臉往哪裏放?啟明星漸漸變暗,變暗……呀,啟明星消失了。人們都在歡呼雀躍’賀禪師幸免於難。
禪師卻縱身一躍,毅然從藏經閣上跳下!
人不但要經常打掃塵埃,更要經常打掃心靈。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弟子叫周利槧陀伽,非常愚笨,教他一首偈頌,念了前句忘後句,念了後句忘前句。沒有辦法,佛陀問他會什麼,他說會掃地,佛陀就叫他在掃地的時候念“拂塵掃垢”。他念久後心想,外麵髒了,要用掃把去掃;心裏髒了,要怎樣清掃呢?突然之間,周利槧陀伽就開悟了。鼎州禪師領悟這一點,可比這位笨弟子容易多了。
一個秋天的傍晚,鼎州禪師和一個小沙彌在庭院裏散步,突然刮起一陣瑟瑟秋風,樹上的葉子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禪師彎下腰,將樹葉一片片地撿起來,放在口袋裏。一旁的小沙彌說道:“師父,不要撿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們都會打掃的。”
鼎州禪師一邊繼續蹲下來撿落葉,一邊不以為然地說道:“咱們每一天都在打掃,難道地上就一定會幹淨嗎?我多撿一片落葉,就會使地上多一分幹淨啊!”
小沙彌不服氣地回答道:“師父,落葉那麼多,您前麵撿,它後麵又落下來,您怎麼撿得完呢?”
鼎州禪師邊撿邊說道:“落葉不光是在地上,還在我們的心裏呀!地上的落葉撿不幹淨,但心上的落葉,終有撿完的時候。”
小沙彌聽後,終於懂得禪師為什麼總是那麼平靜和慈祥了。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另一個小沙彌的故事:
小沙彌從小就離開父母,跟隨師父出了家。一天,師父以慧眼發現小沙彌隻剩了十天的壽命。難過之餘,隻好告訴他,明天起回家好好和父母團聚,十天後再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