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大家將太子的骸骨收拾好,走出山穀口,就在平坦的地方燒檀香,加香酥油,實行火葬,獲得舍利子後,築起七寶塔供奉。
這件事之後,佛陀不久就悟道成佛,他的五百位同學都發出宏大的修道意念,而大師也立即悟出無生無死的恒常存在境界。
有一次,道吾禪師問雲岩:“觀世音菩薩有千手千眼,請問你,哪一個眼睛是正眼呢?”
雲岩:“如同你晚上睡覺,枕頭掉到地下去時,你沒睜開眼睛,手往地下一抓就抓起來了,重新睡覺,請問你,你是用什麼眼去抓的?”
道吾禪師聽了之後,說:“喔!師兄,我懂了!”
“你懂什麼?”
“遍身是眼。”
雲岩禪師一笑,說:“你隻懂了八成!”
道吾疑惑地問:“那應該怎麼說呢?”
“通身是眼!”
逆境來時順境因,
人情疏處道情親。
夢中何必爭人我,
放下身心見乾坤。
--《淨宗要義》
救世濟人
我們習慣於那種思維的定式,遇到問題喜歡鑽牛角尖,從來不知換個角度思考問題,這使我們走了多少的彎路。一心為人們著想的人,生前受人愛戴,生後有人懷念,這就是永生啊。
佛陀從前行菩薩道時,看見紅塵俗世裏的人心病非常嚴重,而且患心病的人的數量遠遠超過身體生病的人,於是生起想要解救世人的想法。
他知道每個人都愛惜自己的身體,於是想了一個方法,借著替大家治療身體的疾病,幫助眾生回複本心。有了這個念頭,佛陀馬上發下宏大的心願,說:“我願意以我的身體化作藥王,幫眾生將各種病痛治好。為了達成我這個心願,我希望能活到一千多歲的高齡。”
發下這個願望後,佛陀投生到摩希斯那王家。自從王後懷孕以後,便常常替人治病,不管任何病症,隻要王後的手一觸碰就能痊愈,不需用到藥品。
後來王後生下一個長相端正的男嬰,一生出來就能說話,他告訴所有人說:“我沒有其他長處,隻是擅長治病而已。如果有人生病,請馬上來我這裏。” 王子治病從不需要用到藥物,隻要被他的手或身體一碰,瞎子馬上能看見,啞巴立刻能開口,聾人耳朵聽得見,跛子也能走路,所以大家都稱他為“人藥王子”。王子的聲名因此遠遠流傳出去,遠近的病人都上門請求治療,一時間王宮熱鬧得像市場一樣。
人藥王子自從降生人世以來,替人治病已經經曆一千多年,治愈了無數的病人。由於心願已成,於是進入了涅蘖的境界。後來來到的病人聽說人藥王子已經不在人世,都悲傷得不停哭泣,像是失去父母一樣,他們說:“從今以後,誰還能為我們救助治療、解除痛苦呢?”
這時病人中有一位很智慧的人對大家說:“人藥王子雖然已經去世,但是他遺留下的骨骸也一定能替大家祛除災難痛苦。”
“對呀!我們怎麼沒想到呢?”於是大家連忙詢問人藥王子的遺體在何處,找到地點後,便拿取王子的骨頭研磨成粉末,點在病人患病的地方,結果不管小病大病都立即康複。
粉末用完之後,繼續到來的病人隻要在燒化王子遺體的地方,稍微定心一想:“我已經雙腳踏在人藥王子轉化身形的善地了,所有的疾病應當都會痊愈。”身上的病痛也是立刻消除。
佛陀用這個方法,幫助了數以萬計的眾生,圓滿自己宏大的心願。
有一天,佛陀帶弟子們坐船。當船行到湖中央時,他問其中一弟子:“有一種東西,跑得比光速還快,瞬間能穿越銀河係,到達遙遠的地方,這是什麼?”
有個弟子爭著回答:“是意念。”
佛陀滿意地點點頭:“那麼,有另外一種東西,跑得比烏龜還慢。當春花怒放時,它還停留在冬天;當頭發雪白時,它仍然是個小孩子的模樣,那又是什麼?”
弟子一臉困惑,答不出來。
“還有,不前進也不後退,沒有出生也沒有死亡,始終漂浮在一個定點。誰能告訴我,這又是什麼?”
弟子們全都愣住了,麵麵相覷。
“答案都是意念。它們是意念的三種表現,換個角度來看,也可比喻成三種人生。”佛陀望著聚精會神的弟子,繼續解釋:“第一種是積極奮鬥的人生:當一個人不斷力爭上遊,對明天永遠充滿希望和信心時,他的心靈就不受時空的限製,他就好比是一隻射出的箭,總有一天會超越光速,駕馭於萬物之上。第二種是懶隋的人生:他永遠落在別人的屁股後麵,撿拾他人丟棄的東西,這種人注定會被遺忘。第三種是醉生夢死的人生:當一個人放棄努力、苟且偷生時,他的命運是冰凍的,沒有任何機會來敲門,不快樂也無所謂痛苦;這是一個注定悲哀的人,像水母的空殼漂浮於海底,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中、也不在夢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