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年表
1891年1歲(以虛歲算)
12月17日生於上海大東門外,這年康有為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著有《新學偽經考》一書。
1896年6歲
在家塾讀書。梁啟超主編的《時務報》在上海創刊。
1904年14歲
1月與江冬秀訂婚。2月到上海進梅溪學堂。開始讀梁啟超的文章和鄒容的《革命軍》。
1905年15歲
春,改進澄衷學堂。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創刊《民報》。這年清政府廢止了科舉。
1906年16歲
夏,考取中國公學,用白話文寫了第一篇文章《地理學》。清廷宣布預備立憲。朱執信譯《共產黨宣言》。
1908年18歲
7月主編《競業旬報》。9月轉入中國新公學,兼任英文教員。光緒帝和西太後相繼去世。溥儀即位。美國宣布退還部分“庚款”。
1910年20歲
5月到北京,7月考取留美官費生。8月16日從上海坐船去美國。9月入康奈爾大學農學院學習。這年廣州新軍起義,長沙發生搶米風潮,萊陽人民抗捐,皆遭到清政府的鎮壓。
1911年21歲
作《詩三百篇言字解》。7月被舉為賠款學生會中文書記。是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相繼響應,辛亥革命成功。12月南北開始議和。
1912年22歲
9月轉入文學院學哲學、經濟、文學等課程。譯法國都德小說《割地》(又譯為《最後一課》)。中華民國在南京建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蔡元培任教育總長,設立北京大學,嚴複任校長。
1914年24歲
6月17日行畢業式,得學士學位。9月被舉為《學生英文月報》主筆之一;同月譯都德短篇小說《柏林之圍》。“中國科學社”在美國成立,胡適為發起人之一。
1915年25歲
9月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係。作《送梅覲莊往哈佛大學詩》;提出“詩國革命”問題。作《中國與民主》。這年護國軍起。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次年改為《新青年》在北京出刊。
1916年26歲
自2月起與陳獨秀、朱經農、梅光迪、任鴻雋、楊杏佛等討論文學革命問題。9月作《文學改良芻議》,又作《嚐試篇》。袁世凱死。黎元洪繼為總統,提出恢複法統,組織南北統一內閣。
1917年27歲
1月《文學改良芻議》在《新青年》發表。4月作《諸子不出王官論》。5月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6月返國,7月10日到上海。8月任北京大學教授。12月回鄉與江冬秀結婚。是年參加《新青年》社的編輯工作。是年蘇聯十月革命成功。
1918年28歲
3月被選為北大英文部教授會主任。4月發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提出“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口號。5月作《易卜生主義》。《每周評論》是年12月出版。11月23日去天津與梁啟超見麵,是日其母病故,11月25日攜眷奔喪回鄉。12月用文言作《先母行述》。
1919年29歲
2月《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出版。3月作《實驗主義》。6月接辦《每周評論》,挑起“問題與主義”的論戰。11月代理北大教務長。是年陪杜威到各地講學。北大學生創辦《新潮》雜誌。是年北平爆發“五四”運動。陳獨秀被迫辭北大文科學長職。梁啟超發表《歐遊心影錄》。
1920年30歲
3月《嚐試集》出版。4月在國語講習所講“國語文學史”。《水滸傳考證》脫稿。年底與《新青年》脫離關係。是年國民小學一二年級開始用語體文,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立,《共產黨》月刊在上海出版。
1921年31歲
3月草成《紅樓夢考證》初稿,11月改完。6月《水滸傳後考》脫稿。7月作《杜威先生與中國》歡送杜威夫婦離京回美。11月《胡適文存》第一集出版。是年5月5日非常國會在廣州舉孫中山為大總統。7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1922年32歲
2月《章實齋年譜》出版。3月《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脫稿。5月7日,由他主編的《努力周報》第一期出版。7月初,在濟南講《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9月《讀書雜誌》出版。《五十年來之世界哲學》脫稿。10月《先秦名學史》(英文本)出版。是年當選為北大教務長及英文係主任。是年陳炯明在廣州叛變孫中山,孫返回上海。
1923年33歲
向北大請假一年,到杭州煙霞洞養病。3月作《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讀梁漱溟先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5月作《孫行者與張君勱》。
10月有《一年半的回顧》。是年,有“科學與人生觀”之論戰。孫中山由滬返粵就任大元帥職。孫、越發表宣言。
1924年3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