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 流亡海外(1 / 3)

出國前的一些活動

1948年12月國民黨的軍隊繼遼沈戰役失敗後,又在淮海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打得落花流水,這時平津戰役也將要結束。國民黨的精銳部隊經過三大戰役已大部分被消滅。蔣介石見大勢已去,但還想負隅江南頑抗,於是采取以退為進的手法,於1949年1月1日發表新年文告,表示願意同中國共產黨進行“和談”。但蔣的這一求和聲明,立即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1月5日,中共新華社發表了毛澤東起草的《評戰犯求和》的評論,指出:“蔣介石的求和聲明,是在確保四大家族和買辦地主階級國家‘獨立完整’;是在有助於已被擊敗但尚未消滅的中國反動派的休養生息,以便在休養好了之後,卷土重來,撲滅革命……”這篇評論,徹底揭露了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但為了迅速結束戰爭,實現真正的和平,減少人民痛苦,中國共產黨也提出八項條件,並願意在此基礎上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這八項條件是徹底摧毀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條件,從而致命地擊破了蔣介石假和平陰謀。蔣的“備戰求和”麵目被揭穿後,他不得不於1月21日宣布下野,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務,以維持其南京政府之殘局。

蔣介石雖然下台,但他仍以國民黨總裁的身份在幕後操縱著。1月8日他請胡適在官邸共進晚餐。席間他勸胡適離開中國到美國去,說道,“我不要你做大使,也不要你負什麼使命。例如爭取美援,不要你做。我隻要你出去看看。”這時蔣已決定“引退”,之所以找胡適一敘,不過表示對胡出處的一種安排。他知道封官晉爵,胡不會接受,故請他走開,免得他下台後,胡落入別人彀中,為他人所利用。由此可見其用心之狡黠!

1月21日,蔣介石在官邸召集國民黨高級官員百餘人開緊急會議,就國民黨在軍事、政治、財政、外交等方麵的困難處境作了報告,最後他說:“在目前情況下,我個人非引退不可,讓德鄰(即李宗仁)先依法執行總統職權,與中共進行和談。”隨後發布文告,以“因故不能視事”的名義,正式宣布下野。當天下午,蔣即離開南京,回浙江奉化老家去了。正巧這天胡適在上海送江冬秀與傅斯年家屬乘船赴台灣,所以沒有機會再與蔣見麵。時傅斯年已被國民黨教育部委派為台灣大學校長。江冬秀到台後,與他家同住在福州街20號。

李宗仁上台後,首先是想“阻止共產黨人渡過長江,以求得體麵的和平”,其次是“尋求美援,以製止通貨膨脹”。為此,他調整了國民黨政府,以何應欽為行政院長,其他部長也有所更動;並組織了和談代表團。1月23日親自拜訪了剛從上海返回南京的胡適,並作了長時間的晤談。所談內容,雖沒有留下資料,但以當時情況來看,不外乎是要胡適如在抗戰時一樣到美國去爭取外援等事。這次談話後,胡適很快取了出國護照的簽證,隨後便到上海待命出發。這時,李宗仁與何應欽均不滿意駐美大使顧維鈞的工作,故有意以胡適代之。2月13日由陳雪屏出麵打電報與胡商量,電雲:“(吳)鐵城囑轉達:擬請任大使,乞考慮,急電賜複……”次日,胡適複電說:“弟深信個人說話較自由,於國家或更有益,故不願改變。”從來往電文可看出,在此之前,國民黨當局已經以駐美大使征求過胡適的意見了;他不同意,所以在這封電報裏才說“不願改變”初衷的話。胡適既不同意,國民黨當局不好勉強。

2月份以後,胡適一直待在上海,住陳光甫所創的商業儲蓄銀行分行樓上。該行在霞飛路1946號。這段時間他常到合眾圖書館去閱讀該館收藏的《全校水經注》等書籍,並寫了《戴震的官本“水經注”最早引起的猜疑》、《全榭山“水經題解”寫成的年月》等論文。此外,還聯係出版了他與黎錦熙、鄧廣銘合編的《齊白石年譜》。他在序言中陳述了他們合編之經過,大意為:1946年秋,有一天齊白石老人抱著一大包資料來訪,放下資料請胡為他寫年譜。胡適當然不好拒絕便欣然答應了。但在著手編寫時發現老人80歲寫的《自狀略》與其他記載的年歲有兩歲的差異。胡適對此感覺很奇怪,產生了懷疑。他知道白石老人年輕時曾在黎錦熙家中當過傭工,其父待之甚厚,於是便將自己稿子請黎為之核補。經過黎錦熙半年的工作,補充了不少資料,其中最重要的是查得白石老人因為相信長沙舒貼上替他算的命,怕他75歲有大災難,自己用“瞞天過海法”把75歲改為77歲!這一點弄明白,齊白石的年譜也就理清楚了。胡適對此十分高興地說道:“白石老人變的戲法能夠‘瞞天’終究瞞不過曆史考證的方法。之後,胡適將此稿再請鄧廣銘審閱。鄧發現還有一些訪問資料沒有用上。胡對他說,你盡可放手去修正補充。後來鄧又增補了王運、樊增祥等人遺集中的材料,使此稿更為完整了。胡適在序言中,對他二人的功績作了詳盡的報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由這些地方可看出胡適為人處事的態度。是書1949年3月由商務出版,成了他在大陸上出的最後一部書,也是一個紀念。

這時,胡適準備要出國的消息,已不脛而走,許多朋友都來看望他,“亞東”的朋友們當然不能例外。2月16日“亞東”主人汪孟鄒在虞洽卿路(現西藏中路)大新酒樓請他吃飯。該飯館就在“亞東”對麵不遠之處。這天胡適到後,先在“亞東”樓上休息。隻見他身穿長棉袍,袖口已破了,與安徽同鄉們在敘談。過了一會兒,他招呼汪孟鄒的侄女汪協如到跟前,請她打電話約曹誠英來一起吃飯。時曹任教於複旦大學農學院。不多時曹女士來了;胡適正在給朋友們寫對聯。曹的性格爽朗,見麵後便關切地說:“臧哥!不要再跟蔣介石走了”(曹對胡適始終稱臧哥)。胡適笑一笑,沒說什麼。後來一起到大新樓用飯。曹女士因第二天有課退席與汪協如又回到“亞東”。在屋裏,她拿出一個戒指、一點美鈔交給汪協如,順口說道:臧哥沒錢,請交給他。汪接過後,驚問:這點錢帶到外國,頂什麼事?曹笑了笑沒說什麼話。就這樣告辭回學校去了。那邊酒樓席散後,胡適也回到“亞東”,汪協如把東西交給他。胡收起後,隨即寫了一封信,請汪轉交。汪協如接過問道:信還沒有封口?胡適告訴她說:熟人帶信,不要封口的。後來汪也沒有看,將信交給了曹誠英。這便是胡曹二人最後一次的見麵。

3月下旬,胡適已經決定快要出國了,故於22日到台灣與江冬秀會麵,安排家務,旋即返回上海。這時陶希聖也在上海住狄思威路。一天,陶來訪,告訴胡適說,“溪口(蔣介石)有電話來,如胡先生可以去,便請你去一趟。”胡適答道:“抗戰初起,我由南京往美國,您到上海路送行。今天我打算去美國,您來送行。14年了,人還在,山河已改了。”言下不勝感慨!接著又說:“我應該去溪口,拜望蔣先生。我想了一下,還是不去的好。我就是這樣一直往美國去,能不能替國家出一點力?總是盡心去看著做。請你把這個意思轉達蔣先生。我就是這樣去了。”

臨行前胡適更忙,有一天“亞東”汪原放也去看望他。據汪回憶說:“那一次他那裏人真多,真忙,我都不認識,就走進裏間了。一會,他到裏間來,說:‘原放,我決定走了。他們已經把票子都買好了。我到美國,馬上來信。你告訴孟鄒,大家都不要來送我了。我明天動身。’於是我們分別了。”可見胡適實在很忙,忙得連老朋友來了,連招呼說話的工夫都沒有,而且還有點神秘似的。之前,南京國民黨政府釋放了一批日本戰犯及漢奸,其中有周作人在內。這時他也住在上海,得知胡適即將出國遠去,認為這是一條絕路。為了報答昔日寄詩之情,便托友人王古魯往見胡適,代為致意,勸其留在國內,但被胡適拒絕了。周對此甚感失望。後在回憶錄裏說:“雖未能見聽,但在我卻是一片誠意。”4月6日,胡適受國民黨政府的委托,以私人身份到美國,乞求美國的援助。是日上午離上海乘輪船赴美。這是他第六次出國了。

在美國當寓公

胡適離開上海後,乘船在海上航行了15天,1949年4月21日抵美國舊金山,旋即對記者發表談話,要求美國政府給予援助,他說:“餘在克利夫蘭總統輪上研究艾奇遜信函全文之結果,認為有兩點乃屬必然:一,美國政府與人民,均為反共者,且決心反對各地共產極權主義之擴張;二,能抵抗共黨極權主義擴展與暴政之國家,均可獲得美援。餘認為中國政府如證明其力能抵抗共產主義,則不待求而美援將自至。”4月27日到紐約,住紐約東81街104號5樓H號公寓(這是他卸任駐美大使後住過的地方)。這時國內“國共和談”破裂,人民解放軍已經打過長江,23日攻克南京,蔣家王朝宣告滅亡。消息傳到美國,震動很大,有人問他態度如何?他回答說:“不管局勢如何艱難,我始終是堅定的用道義支持蔣總統的。”5月裏,他先後三次去華盛頓訪問許多同情國民黨政府的美國人,但都說一籌莫展,有心無力。他看到這班老朋友如此灰心喪氣的失敗心理,覺得所負之使命不是私人之間的談話所能解決得了的。於是他通知國民黨政府駐美大使館,取消一切約會,不再接見任何政府或國會的領袖。其後,避居紐約,一再聲明從此不問政治。

然而,事情並不是如此簡單,你不問政治,政治還是會來找你的。同年6月,國民黨李宗仁政府在廣州重整旗鼓,以閻錫山為行政院長,調整了內閣成員,並在未征求本人同意的情況下,發表胡適為外交部長。胡適經過一番考慮,發電給閻錫山,表示力不能勝任,請其準辭。閻怕動搖軍心,要求他不要公開發表辭不就職的消息。胡適對此甚為不滿,他在給趙元任的信裏說:“兩個月來,精神上十分苦悶!‘外交部長’的事,事前我不知道,事後我打了許多電報辭謝,但政府至今還是用‘無賴’的方法,再三勸我不要向外發表不幹外長的事!”這件事拖了幾個月,閻內閣隨著國民黨軍隊在華南的大潰敗,9月遷往重慶;李宗仁因與蔣介石不合,隨後也借故赴美治病。這時國民黨在大陸逃命都來不及了,哪裏還管得著胡適辭不辭“外長”的事,因此不了了之。胡適也不去過問,而以研究《水經注》來解除其苦悶。有時無聊,便隨手寫篇《象棋小考》之類的文章,藉以消遣。他在給趙元任的信裏說:“實在提不起勁兒來,有些日子真難受。”這時的胡適之,處境十分狼狽。他一方麵懷念過去,另方麵又為自己的生計而發愁。他一家四口,眼下各分西東,其妻已到了大兒子祖望所在地曼穀。由於婆媳關係不協調,她不願留在泰國,但又不願返回台灣,幾次來信要胡適接她到美國來。對此胡適傷透腦筋!本來麼,一個人生活就有困難,若要在美國安家那就更不容易了。他原計劃是不願久留美國的,特別見到美國政府發表《美國與中國關係》的白皮書後,更是不願留在美國。因為此書敘述從1844年以來的中美關係,其中特別詳細地講了抗日戰爭末期至1949年,美國實行扶蔣反共政策慘遭失敗的經過,企圖推卸支持蔣介石打內戰殘殺人民的責任。胡適對此甚為不滿,認為這是美國人“背信棄義”,在緊要關頭停止了對華的有效援助,還說什麼“罪不在我”。為此,胡適有5個月沒有去華盛頓政府,而且還準備離美返國。據說美國有位曾經做過財政部長的大資本家特在匹茲堡大學捐設一年俸萬餘的講座,並新建住房,供他終身使用,結果也被他拒絕了。表明他不願入美國籍。不料此時竟出了江冬秀要來美國居住這檔事!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胡適決定把江冬秀接出來,作暫時留居美國的打算。後來他不得不重新考慮教書的工作。之前曾有許多學校來請過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這時他隻得請趙元任再設法去問一問,供他參考和選擇。在他困難的時候,國民黨台灣當局曾送給他6萬美元的所謂宣傳費也被他全數退回了。後來有人稱他此舉為“不妄求、不苟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