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起塘(2 / 3)

大魚一口氣跑到莊子西邊的一棵樹下,才停下來喘口氣。他捂著胸口,小聲叫著我的娘哎,說嚇死我啦。這時,一群小魚向他圍過來,向他打聽塘那邊的形勢怎樣。大魚鎮定了一下,把胸挺了挺,像突圍出來的勇士一樣,說同胞們被抓走不少,但沒什麼了不起的,他不是越過封鎖線,闖出了一條路嘛!小魚頓時對他肅然起敬。大魚示意讓小魚們散開,說更嚴酷的事情還在後頭,大家要有這個心理準備。

岸上生長的是一棵楮樹,楮樹的枝葉往塘裏伸展著。春天的時候,成熟的楮桃子結滿一樹,不斷往塘裏掉。楮桃子紅豔豔的,糜爛著,非常甜蜜。魚們聚集在樹下的水裏,眼巴巴地往樹上瞅。每落下一顆楮桃子,魚們就歡呼一聲,蜂擁過去爭搶。這樣一來,楮桃子就像一隻紅繡球一樣,被眾多的魚頭頂來頂去,既落不下去,又吃不到嘴裏,成了一場魚們滾繡球的遊戲。大魚不跟他們搶,他是在夜間等別的魚睡下以後,自己悄悄地來到樹下守候,樹上落下一顆碩大的楮桃子,他一張口就接住了。前麵不遠處還有一棵桑樹,桑樹上結的是羊脂白的桑葚子,也相當好吃。大魚采取同樣的扛法,也是夜間到桑樹下等桑甚子往嘴裏落。除了這些蜜果,在盛夏的夜晚,大魚還能吃到一些活食,比如落進水裏的粉蛾,還有金龜子等。大魚靠著自己的智慧,良好的胃口,還有不錯的身體素質,很快就長大了,長得腰肥體壯,接近了危險的邊緣。說實在話,這個莊上的人並沒有怎麼喂養他們。曾記得,他們是被一個南鄉人用貼了油紙的竹編魚簍挑來的。南鄉人用一個特製的水瓢,把他們一五一十地數進水塘裏就走了,再也不管他們的死活。南鄉人把他們出賣了。大魚想不起有誰往塘裏投過食,既沒有投過紅薯秧子,也沒投過牲畜的糞便,全靠他們自己日夜在水裏找食。晌午人們在塘邊的樹陰下吃午飯,有時偶爾會向水裏投下一根麵條,那並不是真心喂他們,那是利用一根柔韌的麵條引誘魚類互相爭鬥,從而得到觀看一場混戰的快樂。別管怎麼說,他們還是得感激這個村莊的人們,是這裏的人們接納了他們,收養了他們,為他們提供了還算舒適的生活環境。現在他們長大了,長肥了,人們要把他們捕撈出來,改善一下生活,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他們沒什麼好埋怨的。

大魚往岸上看了一眼,見樹下站著一個人,他一眼就認出來了,這是二閨女。二閨女不認識他,他天天在水裏,在暗處。可他對二閨女已很熟悉了,二閨女在明處。二閨女在塘邊給她家的豬割草,大魚看見過她。二閨女在水邊洗衣服,大魚觀察過她。在一個春雨霏霏的傍晚,二閨女一個人依著樹幹往村外的遠方眺望,大魚更是久久地注視過她。在大魚的印象裏,二閨女總是皺著眉頭,不大開心。大魚知道這是為什麼。二閨女在學堂裏上學正上得好好的,母親不讓她上了,她家裏太窮,母親為她交不起學費。剛失學那天,二閨女一個人坐在塘邊發呆,她說,我不活了,我投坑,死了算了,說著,胳膊舉過頭頂,頭也往水裏伸著,做出投水的架勢。當時,大魚和一群魚正在二閨女麵前的水下潛伏著,見二閨女要尋死,可把他們嚇壞了,好好的一個閨女,千萬不能死啊!他們想為二閨女呼救,可大家的嘴張著,就是發不出聲音來。情急之中,大魚突然想起人們講述過的一個故事,如果看見水裏漂著一個秤砣,就說明有水鬼在水裏搞明堂,誰要是下水撈秤砣,水鬼們就會把他拉進水裏,也變成一個水鬼。這個故事的意思是提醒人們,你如果看見反常現象,就得打一個疑問,莫要輕易上當。這個故事啟發了大魚,他也要搞一個反常現象出來。於是大魚從水下浮出來了,屏住呼吸側身躺著,把雪白的肚子露出半邊。二閨女看見他了,說,魚,魚,你是裝死嗎?你要是裝死,我往你身上潑點水,你就趕快走,別在這兒嚇我。二閨女用手往他身上潑點水,他翻了一個花,沉進水裏去了。二閨女果然打消了投水的念頭,她說,我才不死呢,我要是投水死了,下輩子要是變成一條魚,還是上不成學。二閨女說著,眼淚流下來了。

二閨女手裏提著一個竹籃子,不用說,她也是準備參加起塘的。竹籃子已很破舊了,底子上幫著楮樹皮,沿子上縫著破布,整個竹籃子都成了黑色。二閨女家沒有漁網,她的親戚家也沒有漁網,她隻能用竹籃子試一試。大雨不光熟悉二閨女,對二閨女家每一個成員都很了解。別說她家沒有漁網,就算有漁網,也沒人會用。二閨女的父親死得早,母親不好意思下水。姐姐有痛,怕著涼。弟弟妹妹還小,他們的手還沒有一個鯽魚板子大。這麼說來,參加起塘的責任隻有二閨女來承擔。二閨女的神情一點也不興奮,好像還有點茫然,對於能不能逮到魚,她大概一點把握也沒有。大魚有點替二閨女發愁,等到放羊時,別人家都能逮到魚,二閨女逮不住魚怎麼辦呢?大魚終於想到了他自己,看來沒有別的辦法,隻有自己到時候投進二閨女的竹籃子裏去。剛想到這一點,大魚不禁為自己的想法感動起來,心裏一翻,眼睛差點濕了。他這時才明白自己了,自己躲來躲去,不讓別人逮到,原來自己的潛意識裏一直想著二閨女,自己就是為二閨女預備的啊!想到這裏,大魚渾身冷血變熱,一種獻身的衝動,使他終於看到了生活的全部意義,頓感崇高起來。

二閨女身邊又來了好幾個和二閨女年齡差不多的女孩子,她們手裏提的都是竹籃子。這麼大的女孩子,幹什麼總是愛紮堆,總是互相模仿。她們見二閨女提來了竹籃子,也都把竹籃子提上了手。她們挖野菜,拾莊稼,用的是竹籃子,捉魚也隻有用竹籃子。竹籃子像是這麼大的農村小姑娘的人生道具。

開始放羊的口令不知是誰傳過來的,人們迫不及待地衝進水裏去了。也許並沒有人傳口令,單看人們的行動,單看爭先恐後的行動中所表現出的積極性,就知道事情到了哪一步。沒有一個人喊叫,他們把全部的注意力和勁頭都投入到水裏去了。他們沒長著魚鷹一樣的眼睛,看不透水中的魚藏在何處,隻能按自己的估計,靠勤奮的捕撈來說活。人們把十八般兵器都用上了,有的用抬網抬,有的用提網提,有的用搬網搬,有的用罩網罩。等等等等。起塘的**這時才掀起來了,不一會兒,水塘各處就被攪得天翻地覆。各色魚等被一塊接一塊拋到岸上去了。為了搶時間,人們來不及把魚送上岸,也不顧及是否把魚摔疼,魚在空中劃了一個弧線,就重重地捧在硬地上了。各家都有拾魚的人,這些人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每拾到一塊魚,他們就像拾到一塊銀子一樣高興。莊上的一些豬和羊也到塘邊湊熱鬧來了,羊沒說什麼,倒是豬顯得有些不平,氣哼哼的,認為魚的家族完了,完了。

二閏女和那幫女孩子還沒逮到魚,她們在做攪渾水的工作。塘底攢下的稀泥是很厚的,她們一邊用腳蹬,一邊用手攪,要把塘水變成泥巴漿子水。等把塘水攪和稠了,魚們呼吸困難,就會嗆得把頭浮出水麵張著嘴喘氣,這時,她們對著魚頭下竹籃子,才有望逮到魚。姑娘們都是穿著上衣和褲子下水的,她們的身體已開始發育,不敢脫光衣服。她們把水弄得呼隆呼隆響,幹得很賣力。荷葉被她們弄爛了,菱角秧子被連根拔起,還有一些帶白根的雜草,都浮上了水麵。她們身上、臉上、頭發辮子上都濕漉漉的,都沾上了泥巴漿子。她們還沒逮到魚,一個二個先變成了魚的模樣。她們的勞動見到了成效,一些魚受不住了,開始浮出水麵換氣。魚們換氣不是一直換,他們浮上來換一口氣,很快又潛進水裏去了。所以姑娘們要眼明手快,當魚剛露出水麵,就得用竹籃子照頭或兜底而去。遺憾的是,他們逮到的都是一些小魚,例如竄條之類,連一條像樣的大魚也沒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