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親子關係與婆媳關係(3 / 3)

43歲的臣也是因為生不出孩子受婆婆的氣:

現在還行,一開始不行,俺婆婆厲害,俺不生孩子,受氣。她光擺邪(發脾氣)。我不跟她一般見識。她老了,糊塗了,咱不能糊塗呀。

41歲的勝是遠近聞名的敗家女人,她搞不好婆媳關係:

關係不行。成天價(方言,整天——作者注)吵架。婆婆光罵街,七老八十沒牙了還跑到街上罵。連俺也罵。說俺奸懶饞滑。當時相親的時候,俺娘跟他家說得清清楚楚,“俺這個閨女長得好,穿嘛(什麼)都好看,也不惹禍招災,就是愛吃點兒好的,穿點兒好的,不愛幹活”,這是當時講好的。要不俺幹嘛跟著他家?這婆婆準是忘了!還尋思她家小子是嘛(什麼)好小夥哩!

鬆的婆媳關係不好是因為婆婆偏向兄嫂家,她是這樣說的:

俺家情況複雜,他大娘(指孩子的伯母)是南方來的(指買的南方媳婦),扔下一個孩子走了。他奶奶(指孩子的奶奶)光疼那個了,不疼俺家的孩子。忙的時候也給看看孩子,平時沒事不怎麼在一起。

軍的婆媳關係不好也是類似原因,她說:

俺婆婆這個人不行,光向著那邊(指丈夫的哥哥家,因為他哥哥28歲時在外打工意外死亡,嫂子沒有改嫁,而是留下來照顧兩個孩子,婆婆多給那邊看孩子)。

強的妻子因為是第三者插足,破壞了丈夫的第一次婚姻,所以婆媳關係先天不足,她說:

因為我的存在,使周家十幾年不得安寧。婆婆心裏有疙瘩。認為如果沒有我,她小子就能和支書家的閨女安心過日子。

32歲的永是村裏穿著最時髦的女人,她被婆婆逼得正在鬧離婚,她說:

我們關係不好。我想離婚跟她就有關係。還沒結婚的時候,她就嚷得滿村都知道,俺是個主動找上門的“賠錢貨”,她小子嘛(什麼)都好,俺沒一點兒優點。整天挑撥俺兩口子的關係。有一回她讓我下地澆地,我衣服這麼貴,怕弄髒了。再說我在娘家都很少幹活,在她家憑嘛(什麼)讓我幹?她有嘛(什麼)老臉蛋子讓我去跟她幹活?我不去,還拍出100塊錢給她,讓她雇人幹。她把錢接過去以後,跑到街上一邊找人,一邊抖落我的事。把我描得像個不說理兒的人。我也不吃虧,就出去跟她說理。也沒說出嘛(什麼)來,當天黑下(晚上)她跑到鄰居家給她小子打電話,讓她小子回來揍我。

自由戀愛放棄高考與男友“私奔”的耀婆媳關係不好,她說:

因為她對我有看法。再加上娘家人不給撐腰,她也不拿著俺當人。整天耷拉著臉不跟俺說話。後來,他二小子(丈夫的弟弟)也是從外麵“領”回來的媳婦,那個媳婦還不如俺,好賴一比較,婆婆才對俺好一些。

深嫁到一個家風不好的家庭,幾個小姑子比較風流,深對婆婆有意見,所以關係不好:

婆婆一輩子沒多少見識,把孩子們也沒管教好。其實在農村這樣的老人很多,嘛(什麼)也不懂。她閨女那樣,她還是護著她們。不過,她更疼她小子,就是對俺和俺的閨女不好。

41歲的新遇上一個不喜歡兒子喜歡女兒的婆婆,所以作為兒媳婦的她也受了丈夫牽連,沒有得到婆婆的喜愛。她說:

婆媳關係不好。因為她還有三個閨女,她光疼那三個閨女。給閨女、女婿納鞋底,做布鞋,有時候還給閨女的公公做鞋——你說她給人家做得著嗎?她閨女的孩子們一來,她又吃的玩的哄著,俺家的孩子去了,她往外攆。有時候還打俺家的孩子。再加上,俺二姐也在這個村裏,俺二姐看不慣這個事,勸過她幾回。各家的老人沒多少明白人,俺婆婆糊塗。沒法。這些年關係不太好。去年俺大丫頭考上大專,家裏交不齊學費,孩子她爺爺偷偷地給俺丫頭一千塊錢,千叮嚀萬囑咐別讓她奶奶知道。她奶奶要知道了,不但把錢要回去,沒準還得跟老頭兒離婚。這些年,跟公公、跟小姑子都處得不錯,就是跟婆婆上不來。

有的婆媳關係不好的原因屬於“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性質,44歲的中說:

關係怎麼說呢,那一開始,跟婆婆關係挺好的。後來她患老年癡呆症,他帶著他娘各處找醫院去看病,也看不好。一年比一年傻。六十來歲的老太太,一會兒看不見,拿著洋火(火柴)到村邊,光點人家的柴火垛,前年一個冬天,點了二十多回。全村人都有意見,俺們沒法,就把她關在家裏。俺們下地幹活回來,又有鄰居告狀,說婆婆順著梯子爬到牆頭上騎住唱戲,把人們嚇得不行,怕她摔著。她閨女來了,她也不認得。給她吃的,你不喂,她也不知道吃……時間長了,怎麼跟她關係好?現在也就是給她點吃的,餓不死吧。

通過換婚嫁到後村的民是因為婆婆品行不好,和她搞不好關係:

婆婆品行不好,好罵街,又愛拿嘛(偷東西),村裏人都不喜歡她。俺有孩子以後,讓她給看著孩子,有時候花錢給孩子買點吃的,俺們一口也舍不得吃,俺婆婆可不行,老跟孩子搶著吃。她在村裏惹禍招災的,讓俺的孩子也跟著她倒黴,在村裏光挨別人的孩子打罵。

愛是因為丈夫和公公關係不好,所以無法和公婆搞好關係,她說:

公公和丈夫爺兒倆像仇人,一見麵說不了三句話就吵起來。爹不像爹,小子不像小子。連俺也跟著倒黴,結婚三年,公公沒跟俺說過話。後來有了小子,孩子會爬的時候,在他爺爺的炕頭上爬。他爺爺當時正睡覺,孩子爬過去抓他的胡子。我當時正從外麵進來,一看這個嚇壞了,光怕他爺爺起來揍孩子。他爺爺醒過來,摸摸孩子的腦袋,起來從櫥子裏拿出個大蘋果來給孩子吃。我這才鬆一口氣。跟他說了幾句話。這是結婚後跟他說的第一回話。

笑冬對婆媳關係做過專門研究,認為婆媳衝突的根本原因是婦女身陷農村男性占統治地位的家族體係和從夫居製度的文化和環境中,深受歧視和壓迫,身心都沒有得到解放。而她們衝突的實質是,競爭和控製賴以養老的資源——兒子、丈夫(笑冬,2002)。這種情況看來已經改變,至少是僅僅從後村的婆媳關係現狀來看,男權的歧視和壓迫由於絕大多數家庭的分家和女性的與傳統家庭中不同的經濟角色,已經蕩然無存,隻是在婆婆希望兒媳生育兒子繼承香火這一點上還能夠看到殘存的男權製餘威。

在婆媳關係問題上,與性別權力關係有關的一個觀點是認為,中國雖然在女權和妻權方麵是男女不平等的,但是在母權和父權上男女基本是平等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文人林語堂在《中國人》一書中所表達的一個觀點:人們對中國人的生活了解越多,越會發現所謂的婦女的壓迫是西方人的看法,似乎並不是仔細觀察研究中國人生活之後得出的結論。這個批評肯定不適用於中國的母親這個家庭的最高主宰。(轉引自魏開瓊,121)林的這個表達不無道理,但是也許有階層的差異。在傳統上層社會的大家庭中,像《紅樓夢》中賈母那樣大權在握的母親是存在的,但是在廣大貧困下層勞動人民家庭中,除了年輕夫妻關係的不平等之外,母親和父親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母親操持家務,幹最多的活,吃得最壞,而父權是絕對的、普遍的規則。換言之,傳統的中國農民家庭恐怕不隻是男權製的,還是父權製的。母親並不會因為“千年的媳婦熬成婆”就成了全家的最高主宰,這是我在後村調查中關於母親地位得到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