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婚後居處與招贅婚(2 / 2)

村裏一些沒有兒子的家庭也大都打算采用招贅婚的辦法解決養老問題。37歲的星說:

俺家沒小子。俺希望將來給閨女招個女婿。

29的學這樣說:

給女兒招贅,讓他們像一般人一樣結婚。

芬說了後村的情況以及她對招贅婚的看法,她是從增加勞力角度看招贅婚的:

咱家這裏沒有招女婿的,別的村有招女婿的,當然是好事,多了個幹活的。

36歲的保則是從養老功能角度看招贅婚的,她說:

都行,挺好,比老人沒人管強。

另有一些人用抱養兒子的辦法彌補沒有兒子的遺憾。41歲的新因為總是生女兒,不生兒子,就在把兩個女兒送人之後,從外地抱回一個剛出生10幾天的小男孩。

有些女人並不反對抱養兒子和招贅婚,但是認為不容易實現。生是這樣說的:

這個法也行,就是不好辦。不見得有合適的小子能抱,現在各家孩子都不多。再說,誰家舍得把自己的小子給別人倒插門啊!別人笑話倒不要緊,自己家舍不得。

村民把抱養和招贅的困難歸咎於計劃生育。38歲的厚說:

計劃生育緊,抱養抱不了,招贅婚招不著。

但是,大多數後村農民還是比較排斥招贅婚的。在村民的心目中,各類婚姻的好壞排序是這樣的:最好是有兒子,娶媳婦,續香火,這是最理想的;次好是生閨女,雖然不如兒子好,至少也是親生的,可以找個本村的小夥結婚;再次是抱養個兒子;最差的辦法是招贅婚。秀就是這樣說的:

最好不要招贅婚。沒有兒子再生唄。多生幾個閨女也比抱養的兒子強。

有的人甚至把招贅婚和抱養兒子通通批評為“封建思想”,她們是從批判重男輕女的角度提出問題的。30歲的燈隻生有一個女兒,所以她想過這個問題。她的觀點是:

什麼絕戶不絕戶的,給閨女說個當村的,比招女婿不強?抱養兒子是老封建。

樹家是隻有女孩沒有男孩的家庭,她認為更好的辦法是在本村的男青年裏找對象,用不著招女婿也能解決問題,她說:

反正俺家哪個閨女也不招女婿。說到當村(本村)裏就行了,跟招女婿還不一樣啊?

29歲的金隻有女兒,她打算接受這個現實:

隻有女兒,她還小,長大了她自己定,不打算抱養兒子,也不招贅女婿。

榮的觀點是同樣的,她說:

沒兒子,女兒也一樣。抱養和招婿,都不支持。哪來那麼多事?

臣曾經反對抱養孩子,堅持自己生,最後總算等到了自己的孩子,她說:

俺結婚10多年才有孩子。沒孩子時著急,就是懷不上。婆婆當時想抱個孩子。閨女小子都行。婆婆說她給看住。我不同意。後來才生,還生了倆小子。

村裏最時髦的女青年永更是對抱養兒子和招贅婚通通表示反對,她態度激烈地說:

這就叫吃飽了撐得沒事幹!農村人光嫌自己活得不夠累,家裏沒套,也得繞著彎地花錢買個套安到自己脖子上掛著。

森覺得抱養孩子和招贅婚都是很悲慘的事,她說:

沒有什麼,誰家也不容易,誰也不願意走那一步。咱不管人家。

此外,抱養兒子和招贅婚都是讓人嘲笑、看不起的事,因為自己生不出兒子。25歲的丙簡單明了地說:

都讓人笑話。

28的美說:

還是讓人低看一眼。

如果一定要在抱養兒子和招贅婚這兩樣裏麵再做選擇,人們還是把抱養兒子排在招贅婚前麵。亮就持這種觀點:

要個小子,也比招女婿強。

但是也有人持相反觀點,而且認為抱養兒子的人是重男輕女,是“封建”。30歲的鐵說:

招婚好,多個幹活的,不建議買兒子,封建。

作為男權製的根基,女人婚後的從夫居製在農村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但是舍此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我總覺得,這是在農村破除男權製的一道不可逾越的死牆。從習俗上講,沒有作其他選擇的可能;從居住製度的安排上,也沒有改變的可能性。我們總不能為了讓農村的婚姻跟城市婚姻一樣可以選擇婚後新居製(新婚夫婦獨立居住),而給農村的新婚夫婦們在婆家村和娘家村之外另建一個新村;我們也不能為了男女平等強行規定一半的新婚夫婦實行從夫居製,另一半實行從妻居製。我實在看不出這件事的出路。也許唯一可以寄予希望的是農村的都市化。在農村變成小城鎮之後,在農村人移居到城市之後,婚後新居製才可能取代婚後從夫居製。這也許是中國農村男權製最終消亡的唯一希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