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東坡魚(1 / 1)

王晉川:

蘇東坡平生最愛吃魚,他吃魚都足自己動予烹飪,因而,深得製作各種魚的妙法。他在《魚蠻子》詩中寫了做鯉魚的方法:

“擘水取魴鯉,易如拾諸途。破釜不著鹽,雪鱗筆青蔬。”他在黃州寫有《鯿魚》詩:

“曉日照江水,遊魚似玉瓶。誰言解縮項,貪餌每遭烹。杜老當年意,臨流憶盂生。吾今又悲子,輟著淚縱橫。”四川樂山淩雲山、烏龍山一帶的岷江中,出產一種黑頭魚。蘇東坡和其弟蘇轍曾取香油、豆瓣、蔥、薑、蒜等調料,經炸、烹、收汁製作“東坡墨魚”,其味“芳香妙無匹”。蘇東坡曾在《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詩中寫道:

“怪君便爾忘故鄉,稻熟魚肥信清美。”他在著名的《後赤壁賦》中記下了將“巨口細鱗,狀如鬆江之鱸”的鱖魚烹煮以佐酒的故事。在《浣溪沙》中寫了“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的美好詩句。他在任登州太守時吃了鮑魚,讚不絕口,說“膳夫善治薦華堂,坐令雕俎生輝光。肉芝石耳不足數,醋筆魚皮真倚牆。”現今留傳的東坡魚有各種做法,如東坡糖醋魚、東坡鯿魚、東坡墨魚、東坡鱖魚、東坡鯝魚、東坡鰣魚、東坡魚頭、東坡鰒魚、東坡鱸魚等,其製作炸、烹、煮、蒸,種種手段不一而足,但最佳的做法,還是當年蘇東坡創製的“東坡魚”。

蘇東坡在黃州時,曾寫有《煮魚法》一文,介紹他“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於常法,以菘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掩半,熟人。生薑、蘿卜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人橘皮片,乃食。”這種做魚法,就是至今仍被四川眉山所保留的“水煮魚”,或者又叫“江水煮江魚”。具體做法是:魚去鱗,剖腹,掏出內髒,用刀在魚肋兩邊各輕劃五刀,入鍋水煮,加薑、蔥、橘皮。起鍋時人鹽。魚湯釅而白,魚肉細而嫩。吃魚肉時可蘸醬油,湯尤為鮮美。人稱“東坡五柳魚”,又稱東坡魚。

說起東坡魚,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蘇東坡在杭州任太守時,有一天剛做好“五柳魚”,佛印和尚就來了,蘇東坡趕忙把魚藏到書架頂上。佛印看在眼裏,也不點破,劈頭就問:

“請問大學士,你可知穌字咋寫?”蘇東坡不明就裏,便說:

“上麵草字頭,下麵左邊是魚,右邊是禾。”佛印說:

“哦,魚在下頭。如果魚在上頭行不行呢?”蘇東坡忙說:

“那咋行呢?”佛印哈哈大笑到:

“既然把魚放在上頭不行,那就壘下來吃吧!”蘇東坡這才回過神來,一邊誇佛印機敏,一邊把魚拿下來共享。不久,蘇東坡去看望佛印,佛印也正好做了“五柳魚”。佛印見蘇東坡進門,忙把魚藏進磬裏。蘇東坡假裝沒看見,愁眉苦臉地說:

“大和尚啊,有一幅對聯可把我難壞了。”佛印問:

“什麼對聯難得住蘇學士啊?”蘇東坡說:“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這下聯嘛……”佛印脫口而出:

“咳!‘積善人家慶有餘’嘛!”蘇東坡聽罷仰天大笑道:

“慶有餘嗬磬有魚,還不快把磬裏的魚拿出來吃啊!”佛印趕緊端魚取酒,和老朋友開懷暢飲。

聽東坡趣事,品東坡鮮魚,實乃人生一大樂事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