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正和:
中國人是很喜歡吃豆腐的。著名作家艾蕪先生在晚年,每天都要去菜市場買幾墩豆腐回家煮吃。中國人吃豆腐的曆史也很悠久,據說遠在漢代,我們的祖氣就會磨製豆腐了。各地吃豆腐也有所偏愛,北京人喜吃臭豆腐、鹵豆腐,安徽人喜吃“茶幹”
(豆腐的一種)。但豆腐乳則為大多數中國人所接受。不過,最有吃頭的還是四川豆腐。成都的麻婆豆腐不僅享譽全國,還被日本人“關注”——狡猾的日本人盜得麻婆豆腐的烹調技術,做成麻婆豆腐灌筒,遠銷全世界,狠賺昧心錢。
這裏要說的,是四川另一最有吃頭的西壩豆腐。南京美食家秦浩先生品嚐西壩豆腐後,欣然題辭日:
“天府豆腐冠全國,西壩豆腐冠蜀中。”著名詩人柯藍偕全國散文詩協會一行人品嚐西壩豆腐後,也欣然題辭日:
“西壩豆腐美,香聞北京城。”關東書法家於耀生的題辭則是:
“西壩豆腐,名震中華。”由此可見,西壩豆腐確是美食中的佼佼者。
西壩,是四川樂山市管轄的一個古鎮,與素有小西湖之稱的五通橋隔岷江相望,就像同在岷江邊麵對麵濯足的姐妹。西壩豆腐素來好吃,但其出名卻是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那天,樂山縣(即今樂山市市中區)供銷聯社的領導親率一幫幹部突然來西壩檢查工作,這可把西壩供銷社的頭頭兒急壞了。因為當天屠場無豬宰殺,別說炒豬肝、炒腰花端不上桌,就連回鍋肉也做不出來,拿啥子招待聯社的領導呀!西壩飲食合作飯店的當家廚師楊俊華見供銷社頭頭兒急得像猴樣,便寬慰他說:
“沒得肉也不要緊,讓我做一頓豆腐宴給客人吃吧!”讓縣裏來的頂頭上司吃豆腐,豈不要“丟火籠兒”嗎?頭頭兒想說“不”,可又別無辦法,隻好惴惴不安地走了。吃飯時,服務員端上楊俊華師傅親手做的二十幾道各色各樣的色、香、味俱佳的豆腐菜肴,並妙語連珠地報上菜名。客人們一一品嚐之後,無不拍手叫絕。縣聯社的領導端起酒杯走進煙霧騰騰的廚房,給楊師傅敬酒說:“你做的豆腐比山珍海味還好吃!感謝你賜給我們這麼好的口福!”此後,縣聯社的這幫人,逢人便說西壩豆腐很好吃,一傳十,十傳百,西壩豆腐的美名便逐漸傳揚開來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央電視台“生活”欄目的記者專程到西壩拍了專題片《西壩豆腐》,並在中央電視台播了幾次;不久,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又來拍了紀錄片《西壩豆腐,蜀中一絕》,向海內外傳播。今年上半年,四川電視台又播放了分上下兩集的專題片《話說西壩豆腐》。如今,西壩豆腐的美名,在全國飲食行業已幾乎無人不曉了。
1980年,楊俊華師傅退休了,但他的徒子徒孫們不僅繼承了他做豆腐菜肴的技藝,而且加以創新發展。他們在原有的二三十種豆腐菜肴基礎上,又新創了三四十種,讓食客吃三天也吃不遍。
西壩飲食合作飯店在楊俊華退休後,因全是女職工,便改名為三八飯店,由方德任經理,並兼主廚,但始終以西壩豆腐菜肴為經營品牌。如今,三八飯店的生意依然十分紅火。今年國慶七天大假期間,從成都、綿陽、樂山專程趕來西壩吃豆腐的客人絡繹不絕,載客人來的小汽車在三八飯店外麵停滿了大半條街。店裏六位擅做豆腐菜肴的廚師全部上陣忙活,也適應不了食客們的需要。到三八飯店來吃豆腐的,還有美國人、日本人、英國人、俄羅斯人、新加坡人、加拿大人。他們的胃口肯定與中國人不一樣,可吃了西壩豆腐都讚不絕口。有很多回,上級首長來樂山視察,住在賓館裏,賓館就派專車到西壩接三八飯店的廚師去給首長做豆腐菜肴,豆腐也必從西壩帶去。首長們吃了西壩豆腐,都誇好吃,都要給廚師敬酒致謝。
西壩鎮的人都說方德是楊俊華的大徒弟。1997年,方德從三八飯店退休後,在西壩十字路口開辦了主營西壩豆腐的“方德飯莊”。方德飯莊現已被四川省旅遊局命名為“旅遊定點單位”,被五通橋區命名為“旅遊定點餐館”和“十佳店”。去年五月,“朝鮮電影文庫”訪華團到樂山訪問,在方德飯莊吃了一頓西壩豆腐,激動地稱讚“這是絕對的人間美味”,並用中文和朝鮮文題寫了一幅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