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虎頭山變成了花果山,嚐著蜜甜的新鮮水果,大寨人不得不佩服周總理的遠見卓識,大寨的林業也包含著總理的心血!
大寨是個山區,地麵沒有河流,地下水位很低。農業集體化前,地裏蓄不住水,抗不了旱,遇到旱天,連吃水都困難。集體化後,大寨人治山治坡,抓土抓水,建造了能蓄水保墒的“海綿田”。1964年,大寨又打了一口深井,十一口旱井,除了供給全村吃用以外,還可以用來漚肥。
這次,周恩來來大寨視察時,十分關懷大寨的水利建設。他專門到水井旁,看了新修不久的小水泵房。他仔細地詢問:“這個井有多深?水量有多大?機器馬力有多大?”陳永貴回答了這三個問題以後,接著說:“水夠人吃了,還能解決一些漚肥用水。”
中午,在歡迎貴賓的飯桌上,周恩來又談到了水利問題,他突然問大寨黨支部的同誌:“天不下雨怎麼辦?”周恩來不等他們回答,又發問道:“三年大旱怎麼辦?在中國曆史上,有過這樣的事情嘛!要想辦法徹底解決水源問題。”
支部的同誌被問住了。他們不能不驚歎周恩來考慮問題是這樣周到、長遠!
在這以後,大寨人把周恩來的這句發問永遠記在了心上。1976年,大寨大隊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支援下,奮戰50多天,建成了一條全長14華裏的“軍民渠”,把昔陽縣郭莊水庫的水引到了虎頭山。軍民並肩戰鬥,又在虎頭山上修起了一個可以蓄水3.4萬擔的“支農池”。以後大寨人又相繼建成了5個蓄水池,總共可以蓄水8萬擔,起到了又防洪又抗旱的作用。
1972年,大寨遭到百年不遇的旱災,從種到收沒有落過透雨。這場大旱真的連續了三年。“天大旱,人大幹”,大寨人民在大旱麵前幹得非常出色。戰勝了三年大旱,奪得了沒有見過的大豐收,糧食總產量創造了曆史上最高水平。
周恩來第一次視察大寨,一進村,他就問頭一任鐵姑娘隊長趙素蘭,去年做了多少個勞動日。素蘭子如實作了彙報。周恩來親切鼓勵說:“好,好,要好好學習,要好好勞動。”
那天,周恩來又到了素蘭子家,坐在小板凳上,跟素蘭子爹趙懷利嘮起來。總理問:“你今年多大歲數?身體好嗎?”
懷利開頭跟總理說話心有點跳,拘束地說:“好,很好,我今年六十四。”
周恩來笑著問:“你看我多大歲數?”
懷利見總理這麼近乎,也不感到拘束了,認真地端詳了總理慈祥的麵容說:“有五十來歲吧!”
周總理笑得仰起了身子,伸出三個指頭來說:“我比你還大三歲呢!在座的人,數了我歲數大,就數你了,咱們都可得抓緊時間幹社會主義噢!”
周恩來的視察就要結束了,大寨人發現一個泱泱大國的總理竟這樣平易近人,很快就跟他熟悉了,就像家裏人一樣。當周總理離開大寨時,全村老少都到村外廣場送行,看著總理遠去的背影,不少人流下眼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