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進大寨的周恩來,是那樣地精神抖擻,興致勃勃,連草帽都不肯戴。大寨人發現一個泱泱大國的總理竟這樣平易近人
1965年5月21日,這是令大寨人最難忘的一天。周恩來和李先念,陪同阿爾巴尼亞外賓,第一次來到大寨視察。
這天,周恩來坐的是直升機,一路顛簸,身體很累。然而,他到了大寨,剛休息一會,就去山上視察。他視察走的路線,轉一圈就是八華裏。紅日當空,熱風拂麵,年輕人跑一趟,還覺得累得慌。可是,周恩來卻那樣精神抖擻,興致勃勃,連草帽都不肯戴。
“提起昔日狼窩掌,山洪餓狼亂石塊。”
三戰狼窩掌是大寨人戰天鬥地的一個縮影。周恩來第一次來大寨,就很重視大寨的農田基本建設。他聽了說明員的介紹以後,又叫陳永貴講大寨是怎樣治理狼窩掌的。參觀狼窩掌的時候,他看得很細致,想的問題十分周到。他很關心當時的工程能不能頂住像1963年那樣大的洪水,建議挖一些排水溝,修一些水簸箕,防止洪水災害。看完狼窩掌以後,周恩來對大寨人三治狼窩掌的艱苦奮鬥精神讚不絕口。
周恩來第二次來大寨時,時間安排得很緊。從早上八點多到下午四點多離開,除了吃飯,總理一刻都沒休息。那天午飯後,鄧穎超要看一看狼窩掌,周恩來高興地說:“是啊,到大寨來,不去看狼窩掌,就不能算來過大寨。狼窩掌一定要看。”鄧穎超臨行前,專程去看了狼窩掌。
從狼窩掌回來,周恩來又走進了展覽館。
大寨展覽館,通過實物、照片等展示了大寨所走過的艱辛曆程。周恩來對展覽的內容看得很細致,問得很詳細。他看了大寨今昔對比的模型和大寨的村史以後說:“這個展覽辦得好,內容豐富,短小精悍,很有教育意義。”
展覽館裏,還陳列著梁便良、牛國棟、石桂林等人在舊社會穿過的衣服,蓋過的被子,用過的枕頭,討飯的籃子等。周恩來拿起牛國棟一家三代人枕過的一個木枕頭,囑咐攝影的同誌,把這些實物一件件拍照下來,教育廣大青少年。
周恩來還仔細看了大寨的模型,查對了剛才視察走過的地方。陳永貴笑著說:“總理,您今天跑的路已不少了,該跑累了。”周恩來笑了笑說:“我們隻看了三分之一,可惜時間太短了!”
周恩來對工作這樣不辭勞苦,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給大寨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3年前,大寨僅有樹一萬餘株,其中果樹一千餘株。1963年,周恩來特別指示大寨要多種果樹,走綜合治山的道路。於是大寨加強了對林業生產的領導。幾年內,綠化荒山三百餘畝,植樹十多萬株,其中果樹四萬多株,平均每人二百多株。十多年前光禿禿的虎頭山,如今被一片蔥綠覆蓋了。七溝八梁一麵坡上長起了成片林木。蘋果、葡萄、梨、桃……酸棗樹上嫁接的大紅棗,結滿了累累的果實。現在每年光是各種幹鮮果品,收入就相當可觀。
當周恩來站在虎頭山上看見座座荒山披上了綠裝,心中充滿了喜悅。他說:“要是把所有山頭,都搞上樹林,該多好啊!”並囑咐說:“要多種樹,發展林業,水果樹、幹果樹、木材樹都要種。”還鼓勵大寨的同誌,把山上的酸棗樹嫁接成大紅棗樹。
1973年,周恩來第三次來大寨時,虎頭山上已有成片的梨樹、蘋果樹和鬆柏林,近村周圍栽滿了桃樹和葡萄,山坡梯田裏長著株株核桃樹,田邊地角的酸棗樹都嫁接了大棗。周恩來滿心歡喜。特別是聽說酸棗樹嫁接的大棗樹,已經結了不少果實,他高興地笑出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