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陳燕燕為文華影片公司主演了張愛玲編劇的《不了情》,1948年為群力影劇社主演了《神出鬼沒》,為中電二廠主演了《天魔劫》。《天魔劫》插曲《牛背情歌》曾經十分流行,唱片由歌星白雲錄製。
1949年後陳燕燕移居香港,在港台兩地拍片。1957年她因在影片《金蓮花》中的出色表演獲第四屆亞洲影展的最佳女配角獎,1961年又獲第八屆亞洲影展的最佳女配角獎。1988年台灣電視連續劇《昨夜星辰》在大陸播映,陳燕燕在片中飾演的周母受到觀眾的喜愛。1992年陳燕燕隨香港《阮玲玉》攝製組來上海拍外景,會見了許多當年的老朋友,她還和著名演員顧也魯相約再合作。遺憾的是,她的願望沒有實現,1999年陳燕燕病逝於香港。
老牌明星談瑛的歌
在中國的影壇和歌壇,談瑛都是老牌的明星。
談瑛,原名談素珍,1915年出生於上海,就讀於上海民立女子中學。她模樣俊美,思想開放,打扮入時,形象摩登。著名導演但都宇很欣賞她的風度氣質,和夫人殷明珠一起多次到談家拜訪,終於征得談瑛母親的同意,談瑛正式進入但都宇1920年創辦的上海影戲公司,這一年談瑛16歲,時為1931年。是年秋,上海影戲公司並入聯華影業公司,談瑛主演的第一部影片《失足恨》,1932年上映時為“聯華”的作品。同年末,“上海影戲”退出“聯華”,談瑛留在“聯華”,她主演的第二部影片《粉紅色的夢》由蔡楚生編導,也在1932年上映,這兩部影片都是無聲片。
1933年—1934年,談瑛為“聯華”主演了《清道夫》、《出路》、《風》、《暴雨梨花》、《良宵》、《青春》等6部無聲片,在影壇有了相當的知名度。
1933年,“聯華”拍攝田漢編劇、卜萬蒼導演的部分有聲片《母性之光》,由陳燕燕領銜主演,黎灼灼出演女二號,談瑛的位置退到了女三號。她在這部影片中演唱了田漢詞任光曲的《南洋歌》,這首歌又名《采蚌歌》,由百代公司灌錄了唱片。這是談瑛第一次演唱電影歌曲,第一次灌錄唱片。
1935年,談瑛在電通影片《風雲兒女》中出演女二號,知名度進一步攀升。1936年,談瑛為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小玲子》,這部影片使她更加走紅。翌年,她又為“明星”主演了《夢裏乾坤》和《夜奔》。這一年抗戰爆發,“明星”毀於戰火,談瑛的“明星”曆程至此結束。在《夢裏乾坤》一片中,談瑛和孫敏對唱了插曲《美麗的小家庭》,這部影片的另一首插曲《凱旋歌》,由談瑛和謝俊(謝添)、李麗蓮、姚萍對唱,這兩首歌都由百代公司出版了唱片。
談瑛1933年灌錄第一張唱片《南洋歌》之後,曾連續為百代公司灌錄過《進蘭房》、《大紅公雞》、《向前走》、《小野貓》、《中國青年》、《前進曲》、《琴挑》、《多情舞伴》等多首時代曲的唱片。1934年百代公司在上海《申報》作廣告推銷唱片,談瑛的名字和黎明暉、陳玉梅、胡蝶、白虹、胡珊、李麗蓮、龔秋霞並列,此時的談瑛已是影歌雙棲的紅星了。
上海淪為孤島後,談瑛進入新華影業公司,1938年主演了《古屋行屍記》和《冷月詩魂》;在《雷雨》和《胭脂淚》中出演女二號。1939年主演了《化身人猿》、《欲魔》和《麻瘋女》。在《麻瘋女》一片中,談瑛演唱了片中插曲《女真木》。1940年又主演了《潘巧雲》,1941年談瑛為中國聯合影業公司主演了《玉連環》和《夜半歌聲》的續集。
1947年,談瑛為中電二廠主演《衣錦榮歸》,1973年,香港著名導演李翰祥執導影片《牛鬼蛇神》時,曾特邀談瑛出演。
歌聲甜美的古典美人——袁美雲
1941年新華影業公司拍攝影片《西施》,袁美雲因扮演犧牲自己,拯救國家的美女西施,而獲得了“古典美人”的稱號。這部影片由陳大悲編劇,卜萬蒼導演,片中四首插曲,均由李雋青作詞,嚴工上譜寫了《浣紗溪》、《教我如何能忘你》和《姑蘇台》,陸仲任譜寫了一首《采蓮曲》。這四首歌從詞到曲都具有古典詩詞和戲曲的韻味,袁美雲親自演唱,唱得很成功,對於刻劃西施的性格,展示她的內心活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袁美雲扮演西施的成功,和她自幼學習京劇,對於戲劇的表演有相當的功底有著直接的關係。
袁美雲本名侯桂鳳,1917年生於浙江杭州,9歲喪父,家境艱難,母親將她送給別人,養父為她取名袁美雲,並聘請教師教她學京劇,11歲隨養父赴上海登台演唱。她俊美的扮相和甜美的嗓音引起“天一”老板邵醉翁的注意。1932年“天一”拍攝《遊藝大會》時邀她在片中表演了京劇《遊龍戲鳳》的片斷。這是袁美雲第一次在銀幕上亮相。同年,“天一”拍攝有聲片《小女伶》,邀請袁美雲主演,這是她從影的處女作。由於劇中的小女伶,有著和袁美雲相似的身世,她演起來得心應手,一鳴驚人,奠定了她在影壇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