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5月—7月,周璿、嚴華婚變,情感上的暴風雨期間和過後,周璿堅持為“國華”拍完了《解語花》、《惱人春色》和《夢斷關山》三部影片。1942年息影一年。這一年她和白虹結伴向一位美籍老夫人學習了一年聲樂,灌錄了伊麗詞金玉穀曲的《五月的風》。在《解語花》中她和白雲對唱的《天長地久》,直拖到1942年和《五月的風》同時灌錄唱片。過去,都是嚴華和她對唱,現在嚴華不能再和她對唱,隻好換成姚敏了。

1942年,周璿灌錄的時代曲唱片,還有李厚襄的《玫瑰》、《妹相思》和《蝴蝶飛》,厲遲的《梅花寄意》、《幾時相逢》、《永遠不分離》等多首。她在影片《惱人春色》中演唱的《種花曲》、《劃船歌》和《鍾山春》也都在1942年灌錄唱片,這一年她隻息影,沒有“息歌”。像她自己所說:“我愛唱歌,比愛自己的生命更甚”;“我的一生是為唱歌而活的”。

1943年的春暖花開時節,經“華影”中方經理張善琨的反複遊說,周璿在息影一年多之後重出江湖,進入“華影”。周璿為“華影”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漁家女》。周璿在片中扮演漁家女瓊珠,與她演對手戲的是著名演員顧也魯。周璿的表演令人稱道,特別是由於她息影一年多,歌迷影迷都對她的複出感到高興,她的影響使這部影片產生了轟動效應。她在片中演唱的四首歌,都由著名詞作家李雋青作詞,主題歌《漁家女》和插曲《婚禮曲》由陳歌辛譜曲,《瘋狂世界》由黎錦光譜曲,《交換》由梁樂音譜曲。

“華影”1944年1月出品的《鸞鳳和鳴》也由周璿主演,龔秋霞出演女二號,男主角是黃河,編劇肖憐萍、導演方沛霖。這是一部以歌取勝的故事片。片中9首插曲,周璿獨唱了6首,和龔秋霞合唱1首,龔秋霞獨唱1首,龔秋霞與黃河對唱1首。導演方沛霖1937年就執導了《三星伴月》,推出了《何日君再來》。他最了解周璿,知道讓周璿充分發揮她的優勢。一部影片隻要有周璿演唱的新歌,片子也就有了成功的把握。他請來了當時流行歌壇最著名的作曲家黎錦光、嚴工上、李厚襄、陳歌辛、梁樂音為這部影片譜曲,歌詞全部由李雋青執筆。詞曲的完美結合,使這9首歌首首走紅。

在歌唱中表演,在表演中歌唱,這樣的片子對周璿來說壓力不大,下一部由她扮演林黛玉的《紅樓夢》,就是另一番情景了。

《紅樓夢》是周璿為“華影”主演的第三部影片。此前她扮演過孟薑女、李三娘、梅妃、紅娘等古代婦女,有主演古裝影片的經驗,但《紅樓夢》是一部古典文學名著,林黛玉又是一位家喻戶曉,大家心目中都有她的形象的人物,演不好觀眾是不接收的。周璿認真對待這一角色,認真對待每一個鏡頭,她終於向導演,向熱愛她的觀眾,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她扮演的林黛玉,從形似到神似,以至後來在電影、電視劇中出現的林黛玉,我們這些看過周璿扮演的林黛玉的人,都認為那不是林黛玉而無法接受。

周璿在《紅樓夢》中演唱的《葬花》和《悲秋》,又是她的力作,從聲音到情感都是林黛玉的。迄今為止,還找不出一個能把林黛玉演得形神兼備,又能唱好《葬花詞》和《悲秋》這樣藝術上高品位的林黛玉的代表作的演員來。

成功扮演林黛玉之後,周璿為“華影”拍的第四部影片,也是她為“華影”拍的最後一部影片是《鳳凰於飛》。這是方沛霖執導的又一部歌舞片,故事情節沒什麼新意,方沛霖要的仍然是周璿的“金嗓子”效應,以歌取勝。片中11首插曲全部由周璿演唱,黎錦光譜曲的是《慈母心》和《嫦娥》;陳歌辛譜曲的有《前程萬裏》、《鳳凰於飛》(一、二)、《霓裳隊》和《尋夢曲》;姚敏寫了《合家歡》和《感謝詞》。《笑的讚美》和《晚宴》分別由梁樂音和李厚襄譜曲。百代公司當時隻為《慈母心》、《嫦娥》、《前程萬裏》和《鳳凰於飛》(主題歌之一)四首歌錄了唱片,《鳳凰於飛》主題歌之二、《霓裳隊》、《合家歡》和《笑的讚美》1948年以後才錄唱片;《尋夢曲》、《晚宴》和《感謝詞》沒有錄唱片,更沒有流行。

拍完《鳳凰於飛》,周璿和“華影”的合同到此終止。

周璿的歌聲獨具魅力,1945年3月年她舉辦了首場音樂會,音樂會火爆的場麵在前麵“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上海的六場音樂會”章節中已經做過介紹,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1945年6月16日,周璿參加了上海大光明大戲院舉行的《仲夏音樂歌唱會》。《新中國報》6月17日的報道說:“‘仲夏音樂歌唱會’昨天在大光明大戲院舉行著,主唱的是今日影壇上紅透的善歌女明星—周璿、白光、白虹、楊柳。她們展著嘹亮的歌喉,像開著影星歌唱會,一個一個熱烈地唱著。雖然天上落下了微微的毛毛雨,但門前擠滿的聽眾還是很多……”

“楊柳所唱的《幽情曲》如泣如訴,綠色暗淡的燈光下,使會場的空氣增加了不少悲傷的氣氛。《我要你》和《天南地北》二曲,唱來也非常動聽,不過是麵部太缺少了一點表情了。周璿素以輕快明朗為特色,是著名的“金嗓子”,她所唱的均為《鸞鳳和鳴》中之插曲,《可愛的早晨》、《不變的心》和《真善美》三支,其中尤以《真善美》更為動聽,由聽眾一陣陣鼓掌聲中再唱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