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次音樂會是周璿1945年的重要藝術活動。

1946年,周璿赴香港,為大中華影片公司主演了範煙橋編劇、何兆璋導演的故事片《長相思》,片中7首插曲都由周璿演唱。香港人早已熟悉她的聲音,喜歡她的歌,現在,她來到了香港,她的演技,她的歌聲,傾倒了無數的影迷、歌迷。影片1947年1月上映,反響熱烈,周璿第一次赴港拍片取得了成功。

在拍攝《長相思》的同時,她還和另一位著名歌影雙棲明星龔秋霞一起,為“大中華”主演了故事片《各有千秋》。出乎意科的是,由兩位歌星主演的這部影片,竟然沒有插曲。這部影片1947年2月上映後,和《長相思》一起走紅港島。香港一家報紙曾在報道中說:“往日歌星清風獨樹,有歌無歌各有千秋。”

1947年初夏,周璿應田漢之邀飛返上海,主演了田漢編劇,應雲衛、吳天導演的《憶江南》。她在片中一個人扮演了孿生姐妹謝黛娥和黃玫瑰兩個社會地位、性格、氣質完全不同的人物,這是她唯一一次一個人扮演兩個角色,她又成功了。這部影片1947年10月上映,片中四首插曲均由田漢作詞,分別由張文綱、黎錦光和費克譜曲。百代唱片公司的目錄上沒有這四首歌,這四首歌沒有錄唱片,也沒有流行。接下來周璿又為文華影片公司拍了一部《夜店》,這是柯靈根據高爾基的舞台劇《在底層》改編的,由黃佐臨執導,1948年2月上映。周璿在片中唱了一首《大年初一頭一天》,這是一首民間流傳很廣的小曲,在任何出版物上都找不到這首歌,也沒有錄唱片。

拍完《憶江南》和《夜店》,周璿又同著名歌舞片導演方沛霖一起飛香港,主演了方沛霖執導、同時拍攝的兩部歌舞片—《花外流鶯》和《歌女之歌》。兩部影片共有插曲12首,都由百代公司灌錄了唱片。據上海的沈富根先生回憶,這兩部影片還沒上映,他已從廣播裏學會了這12首歌。可以想見,周璿演唱的這12首歌在香港和上海都很受歡迎。

1948年,周璿為“大中華”主演了吳祖光編導的《莫負青春》,片中插曲《莫負青春》和《小小洞房》,由吳祖光作詞,陳歌辛用陝北民歌的曲調編曲,百代公司錄了唱片,其中的《小小洞房》很流行。另一首《三個斑鳩》由李雋青作詞,黎錦光譜曲,沒有錄唱片。這部影片1948年4月上映,6月,“大中華”即因經濟困難而停業。為“大中華”拍完最後一部影片不久,永華影片公司邀請周璿為他們主演了影片《清宮秘史》。

在周璿一生主演和參與演出的影片中,《清宮秘史》是唯一一部重大曆史題材的影片。

這部影片以清朝末年的戊戌變法運動為背景,涉及了中日甲午戰爭和義和團運動,這是關係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題材,周璿終於涉足政治了。

《清官秘史》1948年12月31日在上海的金門、皇後、黃金、麗都和國際大戲院同時上演。11月15日周璿已乘輪船回到上海,她送票給黎錦暉和夫人梁惠方,請他們去看她扮演的與過去扮演過的所有角色都不同的、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女性珍妃。周璿用勤奮和心血把珍妃這個角色演的很有光彩。影片上映後新聞媒體爭相報道,有一篇評論說:“周璿的表演已躍出了古裝美人和時裝歌女的樊籠,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境。”這是對周璿演技的最高評價。

影片中的兩首插曲—《冷宮怨》和《禦香飄渺曲》,在片中被周璿唱得聲情並茂,但百代公司沒有為這兩首歌錄唱片,沒有流行起來。

1949年初春,著名歌舞片導演方沛霖因飛機失事遇難,周璿十分悲痛,立即飛赴香港幫助料理後事,在天蟾舞台舉行了一次募捐義演的歌唱會。方沛霖原計劃請周璿主演的歌舞片《花落風飄處處聞》,因方沛霖的遇難而停拍。

不久,周璿和香港大長城影片公司簽定了《彩虹曲》和《花街》兩部歌舞片的合同,這兩部影片的內容仍然沒有什麼新意,還是靠周璿的歌取勝。兩部影片的12首插曲,由李厚襄譜曲的就有7首。當時的李厚襄已移居香港,主理他的弟弟李忠民創辦的大長城唱片公司的製作和出版事宜,周璿演唱的這12首歌,李厚襄都為她出了唱片。由於時局的變化,這些唱片主要銷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反響不及周璿早期演唱的歌。

1946年以後,由於往返於香港和上海兩地拍片,周璿除了電影歌曲,此期間灌錄的時代曲唱片數量不多,但她又為中國的流行歌壇留下了最後的幾首名曲—黎錦光的《龍華的桃花》;姚敏的《送大哥》和《三年別離又相逢》;嚴折西的《兩條路上》、《許我向你看》和《告訴我》;李厚襄的《不要唱吧》,都是歌迷們非常喜歡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