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史料告訴我們:白虹1931年進入“明月”,在隻有三年的時間裏,她依靠自己的勤學苦練,鋼琴已能對譜自彈自唱,就是第一次唱的新歌,也能唱得“板準腔圓”。在電台播音唱過的歌已有300餘首,加上黎錦暉的兒童歌舞劇和歌舞表演曲,達到了一千首以上。王人美下野(王人美轉向影壇,唱歌已不是主業),當以白虹為歌壇之主,這是大家公認的。
《大晚報》為了搞好這次競選活動,從5月2日開始,開辟了一個“今日精彩播音”欄目,預報各播音團體的歌星,每天都在什麼時間、哪家電台、唱什麼歌,這個欄目一直持續到7月9日才停辦。根據“明月社”每天的預報,此期間,白虹在電台播音演唱的時代曲,除了一首張簧的《回憶》,其餘都是黎錦暉的歌。她灌錄的黎錦暉時代曲唱片數量上超過了王人美,是灌錄黎錦暉時代曲唱片最多的歌星,可以說她是黎錦暉的時代曲打造出來的中國第一位時代曲歌後。
白虹,蒙族,1920年生於北平,1931年11歲時進“明月歌舞團”,隨“明月”赴上海。她年紀小又生得活潑可愛,團裏的哥哥、姐姐們都叫她“小白子”。
1933年5月,“明月歌舞劇社”宣布解散,白虹和黎明健、張靜、張簧、張弦沒有離去。黎錦暉安排他們到“中華”、“建光”等民營電台播音,為商品作廣告。白虹的聲音渾厚又甜美,很快在歌壇走紅,開始為百代和勝利唱片公司灌錄唱片。她為“百代”灌錄的第一張唱片是《祝您晚安》,她為勝利唱片公司灌錄的第一張唱片是《慈母搖籃曲》。
當選歌後的白虹,除了灌錄唱片,繼續到電台播音。1935年8月創刊的《歌星畫報》,第一期即以白虹的照片作封麵,每期都有關於白虹的報導。第一期發表了白虹的署名文章《隨便寫寫》;第三期的《讀者園地》欄,發表了一篇署名“鬆江吳芳靈”的文章,標題是《閑話紅星》,文章說:
……紅星是誰?不用嚕蘇,凡是酷愛歌詠的,能隨便哼哼現代新歌的,更是領略過她那一腔清脆歌喉的,誰多知曉,她很早的和周璿、汪曼傑獲得三大歌星的頭銜。她是歌詠界的前輩,具有悠久的曆史,是明月社的一名得力社員,燦爛的歌星。瞧吧!她那一副圓圓的臉蛋兒,一個健美的身軀,更顯得她是歌唱的(頭兒)呢!
她天賦著一條好珠喉,唱得一口妙婉聲,偶歌一曲,是這樣天真地、溫柔地含蓄著藝術的風味。原來她的心靈是溫和綿綿的。當我們在度過了寂寞煩惱的時光裏,希奇!隻是送來了她那一縷清幽婉轉的歌聲,哈!畢竟軟化了!一切的苦悶、悲哀,無形地拋入九霄雲外,她是人間的天使呀!
嚴格的說,白虹給我們的印象始終太深刻了!等著吧!願她的毅力和精神,她定有更好的進取貢獻給我們呢!在不久的將來。
媒體的報導,說明白虹當時在流行歌壇的地位,她是繼王人美之後的“歌壇之主”。
1935年初,黎錦暉恢複“明月歌劇社”,白虹是演員中的女一號。“明月社”的傳統節目—《花生米》和《野玫瑰》,過去都由王人美主演,這時的女主角都由白虹擔當。這一年的秋天,黎錦光從廬山回到上海,又回到“明月歌劇社”擔任劇務主任。他改編的歌舞劇《桃花太子》,也由白虹和嚴華主演。此時的白虹,一麵演戲一麵到電台播音,黎錦光和她們(白虹、黎明健、張靜)一起跑電台,為她們伴奏。這年11月以後,“明月社”不再組織演員到電台播音,但白虹仍時有電台邀去唱歌,隻是不再以“明月社”的名義了。
1936年5月,白虹隨“明月社”去南京,在南京世界大戲院主演了歌舞劇《野玫瑰》、《花生米》和《桃花太子》,她的歌聲和演技都受到好評。返回上海後,7月隨黎錦光、嚴華率領的“大中華歌舞團”赴南洋群島巡回演出。此時的黎錦光和白虹,已由師生關係變為夫妻關係。他們跑遍了南洋群島各埠,白虹的歌與舞傾倒了那裏無數的歌迷,博得年輕人,特別是青年學生的喜愛。隨團前往的樂隊演奏員嚴個凡,在新加坡寫詞譜曲創作了一首別具一格的歌—《瘋狂樂隊》。這首歌使用了鋼琴、銅鼓、小喇叭等多種西洋樂器,由白虹嘹亮的聲音演繹得熱鬧非凡,成為白虹在南洋唱紅的一支名曲。
1937年5月,“大中華歌舞團”在巴達維亞就地解散。團員們回國時,白虹因懷孕留在當地,她在那裏生下了她和黎錦光愛情的結晶—一個可愛的女兒,他們為女兒取名南洋,用以紀念這次南洋之行。
回到上海,黎錦光連續為白虹寫了《要嫁妝》、《小寡婦訴苦》、《南洋佳偶》,根據蒙古民歌改編了一首《郎和姐兒》,這四首歌都由“百代”錄了唱片,但都沒走紅。
黎錦光畢竟是白虹的丈夫,這首不紅還有下一首。1938年—1945年,他為白虹寫了《戀歌》、《花兒你可愛》、《你到底怎麼樣》、《賣花翁》、《鬧五更》、《旋舞之歌》等多首時代曲,數量上與黎錦光這段時間為周璿寫的時代曲不相上下,隻是白虹演唱的黎錦光時代曲,走紅的數量和程度都不及周璿。也就是這段時間,周璿、白虹在流行歌壇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周璿的影響和知名度超過了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