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4樂章 詞作家的風采(10)(2 / 3)

《魂斷藍橋》,梅阡是用美國影片《魂斷藍橋》使用的蘇格蘭民歌的原曲填詞而成的。兩段歌詞把“魂斷藍橋”中主人公的憂傷、哀怨和對愛情的堅貞表現得詩意濃濃,精彩異常。

恨今朝相逢已太遲,今朝又別離,流水嗚咽,花落如雨,無限惜別離。白石為憑,明月作證,我心早相許,今後天涯,願常相憶,愛心永不移。

為君斷腸為君斷魂,諒君早知矣,恨重如山,命薄如絮,白首更難期。白石為憑,明月作證,我心早相許,天上人間,願常相憶,愛心永不移。

電影歌曲的高產詞作家李雋青

李雋青1897年出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1939年,42歲的李雋青,為“華成”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一夜皇後》寫了一首同名主題歌的歌詞,從此登上詞壇,開始了他終生的詞作生涯。

1940年,李雋青連續為“華成”、“華新”、“新華”和“金星”等影業公司的四部影片寫了近二十首歌詞,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地在詞壇站穩腳跟。

當時的上海灘,“華成”、“華新”、“新華”和稍晚掛牌的“中國聯合影業公司”的老板都是張善琨,李雋青成為張善琨十分賞識的詞作家。這一年張善琨推出的重頭戲《西施》、《蘇武牧羊》、《關雲長忠義千秋》……詞作者都是李雋青。這一年,李雋青撰寫的近二十首歌詞隻有一首《薄命花》是現代題材,其它歌詞都是曆史題材,這就要求作者既要有文學修養,又要有曆史知識,李雋青能寫出這麼多曆史題材的歌詞,說明他是一位博古通今的人。

曆史題材的影片盛行的高潮很快變冷,1941年時裝片開始盛行,李雋青沒有詞作問世。1942年5月“中聯”成立,1943年5月“華影”掛牌,李雋青成為“中聯”、“華影”時期寫歌詞最多的詞作家。“中聯”的創業作《博愛》,被稱為宏片巨製的《萬世流芳》,都由李雋青為片中插曲寫了歌詞。李麗華演唱的《博愛歌》,李香蘭演唱的《賣糖歌》都曾風行一時。

1943和1944兩年,李雋青共為“華影”拍攝的《漁家女》、《浮雲掩月》、《天外笙歌》、《鸞鳳和鳴》和《蝴蝶夫人》等五部影片寫了近二十首歌詞,經黎錦光、陳歌辛、梁樂音、黃貽鈞、李厚襄、嚴工上等作曲家譜曲成歌後,推出了一批名曲—《漁家女》的同名主題歌和插曲《瘋狂世界》、《交換》;《浮雲掩月》插曲《莫忘今宵》;《鸞鳳和鳴》插曲《不變的心》、《討厭的早晨》、《可愛的早晨》、《真善美》。其中,最有意境和內涵的是《真善美》—

真善美,真善美,他們的代價是腦髓。是心血,是眼淚,哪件不帶酸辛味?真善美,真善美,他們的代價是瘋狂。是沉醉,是憔悴,哪件不帶酸辛味?多少因循,多少苦悶,多少徘徊,換幾個真善美;多少犧牲,多少埋沒,多少懺悔,剩幾個真善美!真善美,真善美,他們的欣賞究有誰,愛好的有誰,需要的又有誰,幾個人知這酸辛味?!

作者崇尚真善美,追求真善美,但也深知要達到真善美的境界談何容易!要付出,要犧牲,到頭來又有多少人需要這真善美,又有幾個人知道這個中的辛酸!

1944年籌拍,1945年3月上映的“華影”影片《鳳凰於飛》,導演方沛霖另請陳蝶衣為這部影片寫歌詞,《鸞鳳和鳴》成為李雋青為“華影”寫歌詞的最後絕響。

原本不寫時代曲歌詞的李雋青,1946年開始,連續有時代曲詞作問世。他的這些歌詞多是有感而發的,是他對生活的認識、理解以至批判的作品。《兩條路上》,他寫了人生的路狹窄、空虛,除了慌張就是緊張,沒有別的路可共選擇。《龍華的桃花》,他以桃花的命運比喻人的遭遇。命薄的被車輪碾碎,幸運的成為闊人的瓶中之物,都不能回到屬於自己的世界。《不要唱吧》和《帶著眼淚唱》,寫出了歌女們的艱難和辛酸。這些歌當時都很受歡迎,這是李雋青為流行詞壇留下的佳作。

1948年,李雋青又開始為電影歌曲寫歌詞了。先為“大成”影片《第三代》寫了一首《三棵樹》,又為“大中華”的《莫負青春》寫了一首《斑鳩》,這兩首詞很平常,沒什麼影響。這一年,香港永華影業公司拍攝影片《清宮秘史》,李雋青被邀請為片中插曲主筆。他寫的《禦香縹緲曲》和《冷宮怨》的歌詞,把珍妃的內心世界展示得十分貼切,對塑造中國曆史上這位皇妃的性格、品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於這兩首歌沒有灌錄唱片,沒有流行起來。

1949年,李雋青移居香港,他的詞壇生涯進入了新的曆史階段,很快就贏得了很高的知名度,成為邵氏公司最受器重的詞作家。

1966年,李雋青病逝於香港。

從《鳳凰於飛》到《香格裏拉》——出道最晚的電影歌曲詞作家陳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