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936年,賀綠汀連續為“明星”影片《船家女》、《清明時節》和《生死同心》譜寫主題歌和插曲,同時為“新華”影片《長恨歌》、《桃源春夢》、《狂歡之夜》和“聯華”影片《春到人間》作歌作曲。這些歌多數都錄製了唱片,其中《狂歡之夜》的同名插曲,在影片中由胡萍演唱,百代公司還錄製了由郎毓秀、黃友葵、胡然三重唱的唱片,但都沒有廣泛流傳,反響平平。1937年,賀綠汀的電影歌曲創作出現了飛躍。這一年他先後為“明星”的五部影片創作了9首插曲,改編了2首插曲。隨著影片的上映,《春天裏》、《四季歌》、《天涯歌女》和《秋水伊人》四首歌,迅速紅遍全國,流傳海內外。
《春天裏》是沈西苓編導的影片《十字街頭》的插曲。由當時著名的女作家關露作詞。歌曲表現的是,在失業和貧窮中苦苦掙紮的年輕人,能夠勇敢、樂觀地麵對生活,鼓勵自己也鼓勵同伴唱出:“……不用悲,不用傷,人生好比上戰場。身體強,氣力壯,努力來幹一場”,“……穩把舵,齊鼓槳,哪怕是大海洋。向前進,莫彷徨,黑暗盡處有曙光。”關露的詞寫得充滿青春氣息,形象地表現了劇中人樂觀豁達、幽默詼諧的性格;賀綠汀的音樂語言使歌詞刻畫的人物性格和思想內涵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生動活潑,朗朗上口。這首歌由影片中老趙的扮演者趙丹親自演唱並灌錄了唱片。趙丹的歌喉和音色雖然夠不上“歌星水平”,但他把歌曲的情感表現得恰到好處。影片上映後,從上海到全國,到處都是“春天裏來百花香,朗裏格朗裏格朗裏格朗”的歌聲。
《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是影片《馬路天使》的插曲,據賀綠汀回憶,《馬路天使》的編導袁牧之,當時找來兩首蘇州一帶流傳的民歌《哭七七》和《知心客》,要田漢重新填詞後給賀綠汀,請他編曲和配樂。經過賀綠汀藝術上的再加工和周璿充滿真情的演唱,這兩首歌迅速地紅了起來。60多年過去了,全世界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春季到來綠滿窗……”和“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的歌聲,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把這兩首歌從20世紀的30年代,唱到了21世紀。
《秋水伊人》是影片《古塔奇案》的插曲,由龔秋霞演唱。龔秋霞在影片中一個人飾演母親鳳珍和女兒小珍兩個角色,歌曲的第一段由母親鳳珍演唱,歌名叫《秋水伊人》;第二段由女兒小珍演唱,歌名叫《思母》。兩段歌詞把鳳珍思念未婚夫和小珍思念母親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哀婉淒清,催人淚下。龔秋霞因《秋水伊人》而一舉成名,她是賀綠汀用自己的歌捧紅的歌星。
這四首歌問世的時間都是1937年,一個作曲家一年之內能推出四首名曲,除了黎錦暉,知道的隻有賀綠汀做到了。
賀綠汀,原名賀安卿,又名賀楷、賀抱貞、賀如萍,曾用化名陳益吾,筆名羅亭、華生、山穀等。1903年7月20日生於湖南邵陽東鄉。1923年春入長沙嶽雲學校藝術專修科學習音樂與繪畫,並與友人一起組織國樂研究會和國樂團,開始了早期的音樂活動。1926年在家鄉參加農民運動,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後隨部隊到海豐,在彭湃領導的中共東江特委宣傳部工作,此期間曾創作有《暴動歌》。1931年春進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選修科,師從黃自學習理論作曲,和劉雪庵、江定仙同為黃自的得意門生。1934年至1937年他除譜寫電影歌曲外,還為多部影片配樂。1935年,電通影片公司攝製的《風雲兒女》,主題歌和插曲由聶耳完成,賀綠汀則完成了全片的配樂。同年,“電通”的《都市風光》,是中國的第一部全部作曲的影片,賀綠汀應邀為這部影片創作了器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