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歌曲的創作,最初幾年,以時代曲的創始人黎錦暉為主力,1934年以後則主要由出身於國內外音樂學府的“學院派”作曲家承擔。1937年“八?一三”之後,任光、賀綠汀、劉雪庵、冼星海等人先後離開了上海,1938年下半年開始,在時代曲創作上享有知名度的作曲家陸續被邀請參加電影歌曲的創作,黎錦光、嚴華、嚴個凡、嚴折西紛紛登上了電影歌曲創作的舞台。
姚敏開始電影歌曲的創作是1941年。這一年,國華影片公司攝製影片《解語花》,姚敏和黎錦光、陳歌辛一起應邀為片中的四首歌譜曲。黎錦光負責影片的同名主題歌,姚敏分到了份量最重的插曲《天長地久》,陳歌辛負責的是兩首小歌—《農人忙》和《插秧歌》的譜曲任務。這部影片的編劇是文壇名人範煙橋,四首插曲的詞均由範煙橋撰寫。他的詞寫的很美,特別是《天長地久》的詞,詩情畫意,意境深邃。姚敏用音樂的語言把從人間到天上“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愛情,表現得既高雅又深沉。影片一經上映,《天長地久》迅速傳遍大江南北直至東南亞。這首歌在影片中由白雲和周璿對唱,百代公司灌錄唱片時男聲換成了姚敏,這是姚敏和周璿第一次合作灌錄唱片。這首歌是姚敏電影歌曲創作的成名作,六十多年過去了,這首歌仍然被喜歡華語老歌的人們念念不忘。
也在1941年,國華影片公司拍攝影片《惱人春色》時,又邀請姚敏和黎錦光、嚴個凡一起為這部影片譜曲,姚敏譜寫了《劃船歌》和《種花曲》。《劃船歌》雖是一首小歌,卻被姚敏用中速圓舞曲的節奏及優美的旋律,寫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曲。影片中這首歌由周璿獨唱,灌錄唱片時加上了姚敏的男聲。迄今為止,《劃船歌》的所有盒帶和光盤都是轉錄周璿和姚敏合唱的版本。
1942年姚敏為“國華”影片《金玉滿堂》寫過同名主題歌和插曲《繡花枕頭》,這兩首歌都不是成功之作,沒有流行起來。1945年“華影”拍攝歌舞片《鳳凰於飛》,片中11首插曲,姚敏譜寫了《合家歡》和《感謝詞》,其中的《合家歡》十分流行。
1946年中電二廠拍攝歌舞片《鶯飛人間》,姚敏譜寫了一首文朗作詞的《起誓》,由歐陽飛鶯和黃飛然對唱,影界、歌界對這首歌讚美有加,隻是由於這兩位演唱者都是西洋唱法,歌曲的流行有所局限。
1947年,香港大中華影片公司拍攝影片《花外流鶯》,姚敏為這部影片譜寫的兩首插曲是《桃李春風》和《訴衷情》,後者受到圈內人士讚揚,但沒有流行起來。這兩首歌是周璿演唱的最後兩首姚敏的電影歌曲。
同年,姚敏為藝華影藝社的影片《十三號凶宅》寫了一首由謝添作詞的《牆》,經白光演唱後紅極一時。1948年,白光又在影片《柳浪聞鶯》中演唱了姚敏譜曲的《秋夜》和《我是浮萍一片》,都十分走紅。這兩首歌是姚敏在中國大陸譜寫的最後兩首電影歌曲。
從1941年到1948年,姚敏譜寫的電影歌曲隻有十幾首,但他的電影歌曲中的名曲,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依然被人們銘記在心。
姚敏香港時代的開始和終結
1949年,中國的曆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人麵臨著命運、前途和道路的重新選擇。進入1950年,先是姚敏和夫人葉紅,接著是姚莉和丈夫黃保羅,先後去了香港。用姚莉的話說,他們是“逃出去的”。
由於生活和環境的突變,初到香港的姚敏和姚莉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開始兩年,姚敏寫了一些歌,姚莉也灌了一些唱片,隻是反響不大,沒有形成氣候。1954年,戰後重返影壇的李香蘭應邀到香港拍片,她主演的《金瓶梅》1955年上映,片中插曲《身世飄零》和《蘭閨寂寂》由姚敏譜曲。其中的《身世飄零》融入了昆曲的韻味,別具一格;《蘭閨寂寂》則被稱為李香蘭在香港期間的代表作,姚敏因此在香港開始走紅。1956年的一部《桃花江》使姚氏兄妹聲名大震,姚敏真正的“香港時代”開始了。
和上海時代不同的是,姚敏在香港的走紅是從為電影作曲作歌開始的。一部《桃花江》不僅創造了空前的票房價值,還在香港掀起了歌唱片的熱潮,開創了此後“無歌不成片”的先河。一部又一部的歌唱片—《哪個不多情》、《特別快車》、《風雨杏花村》、《歌迷小姐》……均由姚敏譜曲作歌。在這些影片中姚敏和上海時期的詞作家陳蝶衣、李雋青以及著名導演易文等人合作,推出了多首流行一時的電影歌曲。當時,這些影片雖不能在大陸放映,卻在東南亞各國和港台擁有廣大的市場,這些電影歌曲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曾紅極一時。80年代,港台歌曲傳入大陸,最先走紅的就有姚敏和陳蝶衣合作,為影片《風雨杏花村》寫的插曲《賣湯圓》。隻是,直到現在,許多喜歡唱《賣湯圓》的人卻不知道姚敏和陳蝶衣是何許人!
因電影歌曲在香港走紅的姚敏,沒有影響他繼續為姚莉和其它歌星譜寫唱片歌曲,數量之多被形容為“浩若繁星”,從港台到東南亞,姚敏的歌鋪天蓋地。他和陳蝶衣合作譜寫的《情人的眼淚》,一舉捧紅了潘秀瓊,成為潘秀瓊長唱不衰的名曲,幾十年來已有幾十位歌星灌錄過這首歌的唱片。潘秀瓊稱姚敏為恩師,她總是說沒有姚敏就沒有她潘秀瓊的成名。由於姚敏的電影歌曲和唱片歌曲捧紅了眾多的影星歌星,他贏得了“歌壇巨無霸”、“歌壇常青樹”、“一代流行音樂大師”的美譽。姚敏香港時代創作的意義和價值在於:他用自己的歌使中國流行歌曲的創作和傳播,沒有在1949年以後中斷,仍然統領著港台和東南亞地區流行歌壇的時代潮流,也跟上了世界流行音樂發展的步伐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