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935年,灌錄許如輝時代曲唱片最多的是電影明星夏佩珍。夏佩珍是明星影片公司著名的武打明星,從1928年開始,在《火燒紅蓮寺》中扮演昆侖派女俠甘聯珠,在影壇紅極一時。但她既不上電台播音,也沒有參加“播音歌星”競選,在歌壇的知名度不是很高。
當時,灌錄許如輝時代曲唱片的,還有電影明星胡蝶、朱秋痕,以及“新華社”的歌星嚴斐等人,比較流行的是朱秋痕灌錄的勝利唱片《村姑娘》。
許如輝推出作品,灌錄唱片是一種形式,更主要的是,他的歌都先在出版物上發表。1934年出版的《電影名歌一千曲》(除電影歌曲也收時代曲),收有許如輝的《上海的小姐》(後改名《閣樓上的小姐》),《賣油條》、《離別了姑娘》、《永別了,我的弟弟》、《田家樂》、《村姑姑》(即《村姑娘》)、《這回事情太稀奇》等七首時代曲和兩首電影歌曲—《再生花》和《姊妹花》。這一年5月開始的“三大播音歌星”競選期間,他的《賣油條》、《永別了,我的弟弟》、《閣樓上的小姐》和《夜月之歌》,曾有“新華社”、“妙音團”、“玫瑰團”和“甜歌社”的徐健、歐陽飛莉、汪曼傑、包雪雪等歌星在電台播唱。這些歌星雖然沒有灌錄許如輝歌曲的唱片,卻對傳播他的時代曲起到了推動作用。在當時成群結隊的歌星都在唱黎錦暉歌曲的情況下,許如輝的這幾首歌也能在電台亮相,已很難能可貴。當時的許如輝似乎除了寫歌也到電台唱歌。這次競選結果揭曉時,102名上榜的歌星名單上,許如輝名列73位。他所在的播音團體是“妙音團”,這個團的組織者是出身“明月”、1928年曾隨黎錦暉赴南洋巡回演出的馬陋芬。
1935年,許如輝在第四期《歌星畫報》的“歌星論壇”專欄發表過一篇題為《給現代樂家及歌唱家》的文章,內容是批評一些樂手和歌星,水平不高還“有點自大”,希望他(她)們不要把“樂”和“歌”看得太容易了。在“歌星論壇”發表文章,證明了許如輝的“歌星身份”。當然,他首先是能詞能曲的詞作家和作曲家,然後才是歌星。能在“歌星論壇”論說歌壇弊端,也證明許如輝的素質和水平,非一般歌星可以相提並論。
1935年8月《歌星畫報》創刊,許如輝連續有作品在這份刊物上發表。第一期發表的是《儉德歌》;第二期發表了《縫窮婆》和《下瓊樓》;第三期又發表了《鄉下大姑娘》、《湘江浪裏憶我君》、《最後五分鍾》和《香草美人》。因為不斷有作品問世,許如輝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黎錦暉對他很賞識,認為“許如輝的歌是寫得不錯的”。
許如輝的時代曲已經收集到的有19首,這些歌曲問世的時間是在1933年—1935年。當時,在黎錦暉的幾百首時代曲統領流行歌壇的情況下,許如輝這將近二十首時代曲也能灌錄唱片,由歌星在電台播音,這已經是不小的成就,許如輝是中國流行歌壇早期的作曲家之一。
許如輝的電影歌曲,最早問世的一首是1933年他為“明星”影片《姊妹花》譜寫的同名主題歌,由胡蝶演唱。1935年,影片《姊妹花》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電影節,許如輝的《姊妹花》是隨影片走出國門的早期電影歌曲。
1934年,許如輝又為“明星”影片《再生花》譜寫了一首同名主題歌,不過這首歌的曲譜和《姊妹花》是一首歌,隻是又加了一段歌詞。這一年許如輝為“明星”影片《路柳牆花》譜寫的同名主題歌,由夏佩珍演唱並灌錄唱片。1935年,他為“明星”影片寫了《翡翠馬》插曲《下瓊樓》、《兄弟行》的同名主題歌和《劫後桃花》的同名主題歌,分別由顧蘭君、胡蝶、沈駿和梁開元演唱並灌錄唱片。
1936年,是許如輝電影歌曲創作數量最多的一年,他先為“明星”影片《桃李爭豔》創作了同名主題歌和插曲《青春誤》、《打碎玉欄杆》,這三首歌均由這部影片的編導李萍倩寫詞,許如輝譜曲。《桃李爭豔》的三首歌完成之後,許如輝既寫詞又譜曲的是“明星”影片《金鋼鑽》插曲《桃花之歌》,這首歌由顧蘭君和她的姐姐顧梅君合唱。這一年,“明星”公司還拍了影片《女權》,許如輝寫了同名主題歌,由胡蝶演唱。也在這一年,許如輝為吉星影片公司的《年年明月夜》寫了《茶山情歌》和《采茶歌》兩首插曲,由薑曦演唱。
許如輝的電影流行名曲——《月夜小曲》和《村姑樂》於1937年問世,這是他為“明星”影片《生龍活虎》創作的兩首插曲,分別由顧蘭君、顧梅君演唱。這兩首歌很走紅,從上海飛向全國各大中城市直至東南亞各國,直到1949年。
“明星”這一年拍攝的影片《夢裏乾坤》,兩首插曲是錢博作詞、許如輝譜曲的《美麗的小家庭》和《凱旋歌》,這兩首歌由談瑛、孫敏等人演唱並灌錄了唱片,未見流行。
1937年“八?一三”滬戰爆發,上海淪為孤島後,許如輝去了大後方重慶,他的時代曲和電影歌曲創作至此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