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錦暉1929年—1930年出版的歌集,已經查到的計有“家庭愛情歌曲二十五種”、“愛情歌曲十六種”、“現代愛情歌曲四種”,以及此後陸續出版的“抒情歌曲二十六種”,加在一起為七十餘首。“百首家庭愛情歌曲”,尚有二十餘首至今沒有查到。
《毛毛雨》等中國第一批成人歌曲,確立了黎錦暉中國流行歌曲創始人的曆史地位;“百首家庭愛情歌曲”使黎錦暉由創始人又成為奠基人,這一過程他是在新加坡完成的。
1929年10月,聞軍閥黃某勢去,黎錦暉率徐來、黎明莉和王人藝搭船返回上海。辦完和徐來的婚事,立即動手重新組團。他為這個重新組建的團,命名為“明月歌舞團”。對此,黎錦暉在回憶錄中解釋說,這是為了與“明月音樂會”的名稱統一起來。
1930年初,黎錦暉重新組建的“明月歌舞團”移師北平,三月開始在平津和東北巡回演出。
這次巡演演出的節目主要還是黎錦暉的新興歌舞,但可看出黎錦暉在極力安排,讓他的時代曲和觀眾見麵,這是他組織此次巡演的重要目標之一。演出中,和觀眾見麵的時代曲計有《毛毛雨》、《桃花江》、《特別快車》、《人麵桃花》、《落花流水》、《賣花詞》、《愛的花》、《我怎麼舍得你》、《峨嵋月》、《妹妹我愛你》、《一身都是愛》、《休息五分鍾》、《小妹妹的心》、《夜深沉》、《甜蜜的夢》等幾十首。1930年3月到10月末,從華北到東北,黎錦暉的時代曲響遍了北方大半個中國,影響所及,產生了兩個直接效果:
第一,上海大中華唱片公司經理王壽岑抓住商機,先是自己寫信,後又邀了幾個大股東與黎錦暉商談,由“大中華”獨家為黎錦暉的歌曲灌錄唱片100張。達成協議後,“明月歌舞團”全體演員立即返回上海,經過緊張的排練,不到半年的時間,100張唱片錄製完成,暢銷國內,遠銷東南亞和日本。此期間勝利、高亭等唱片公司也為黎錦暉的歌錄製了唱片幾十張。這麼短的時間,這麼多的唱片投放市場,大麵積、全方位地覆蓋,整體上推進,形成了批量生產。各唱片公司爭相出版黎錦暉的時代曲,他的知名度和影響越來越大,有的唱片公司大廳裏懸掛的黎錦暉的大幅畫像,比京劇大師梅蘭芳的畫像還高大。
第二,聯華影業公司經理羅明佑,看好了“明月歌舞團”這支隊伍,向黎錦暉提出把全體團員吸收過去,五月開始談判、簽約,“明月歌舞團”改名“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班”。當年的3月28日,“聯華歌舞班”尚未正式掛牌,羅明佑即在上海《申報》以“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學校”的名義發出廣告招考練習生,聶耳以聶紫藝的名字報考,進入了“聯華歌舞班”。
“聯華歌舞班”由黎錦暉任班主任,當年“聯華”拍攝的影片《銀漢雙星》,音樂製作任務主要由黎錦暉負責,他為影片創作了主題歌《雙星曲》,還把他1925年創作的歌舞表演曲《努力》加入這部影片,由歌舞明星黎莉莉主唱,增加了影片努力進取的奮鬥精神。《銀漢雙星》和“明星”的第一部臘盤配音片《歌女紅牡丹》一起打入了從來不放映國產影片的“新光”和“南京”兩家大戲院舉行首映,十分轟動。
1930年,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問世後,搶拍有聲片最有成效的是天一影片公司。1931年—1932年,天一影片公司邀黎錦暉連續為影片《芸蘭姑娘》、《上海小姐韓繡雯》、《一夜豪華》、《遊藝大會》等多部影片譜曲作歌,黎錦暉是繼孫瑜之後的中國電影音樂的重要開拓者。
1933年9月—12月,上海大眾書局為黎錦暉出版了《新歌1—12集》,每集12首歌,12集共144首歌,12集的標題分別是:《三星歌集》、《四美之歌》、《明月夜曲》、《都會的歌》、《隔牆歌譜》、《玫瑰室曲譜》、《出塞新歌》、《甜歌一打》、《倚琴樓歌譜》、《芸窗歌選》和《黎明之歌》(11集暫缺)。出版後十分熱銷,1934年5月再版重印。這些歌分別由王人美、黎莉莉、薛玲仙、胡笳、嚴華、白虹、周璿、張靜、英茵等歌星灌錄了唱片。這些歌星是由黎錦暉的“明月社”培養出來,唱著黎錦暉的歌登上中國流行歌壇的第一代歌星。當時的收音機、留聲機裏整天播放她們的唱片,大街小巷都是她(他)們的聲音。144首歌同時推出,是黎錦暉時代曲的又一場疾風暴雨。
1934年,黎錦暉的時代曲捧紅了“三大歌星”。白虹、周璿、汪曼傑唱著黎錦暉的歌,當選為中國首屆播音歌星競選的冠、亞、季軍,“三大歌星”一舉成名。榜上有名的102名歌星,參賽時演唱的歌,95%以上是黎錦暉的作品。
1935年8月,中國第一份(似乎也是唯一的一份)《歌星畫報》問世。第一期在《歌星論壇》專欄發表了一篇題為《貢獻給歌詠界》的文章,作者說:“自從黎錦暉先生首創新流行的歌曲後,愛好歌曲的人們,也都會哼幾句唱幾聲了!學校裏也有采編教材的。直到現在電影界的聲片裏,也有不少美妙的歌曲,編排出來;無線電播音裏也不時聽到那流行的歌曲;所以,歌詠界現在正是黃金時代。”在這篇文章的同一頁上,署名趙恩的作者在《談談播音歌詠團》的文章中則說:“無線電在中國已是雛形的發達,播音歌詠團也隨之而達中興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