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學怎麼過(2)(1 / 1)

同屋的室友張兄來自南京,絕對是一個英語達人。大二的時候已經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性英語演講比賽並獲獎,他曾經在班上說看見生詞隻要再見第二遍就能基本記住(他說這話的時候全班人把他恨得牙癢癢,於我們如此痛苦的過程在他那兒卻如此輕鬆!),他每天晚上都聽BBC的廣播。

照貓畫虎,有樣學樣吧。

先是聽力,張兄聽的是BBC,我還在聽VOA(美國之音)的SpecialEnglish呢(“特別英語”,比正常語速慢一半左右)。沒得說,我也聽,聽的時間太長覺得累,我就少聽會兒,或者幹脆聽RadioBeijing(現為ChinaRadioInternational,即CRI,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整點新聞,中國人念的,容易聽。這一點頗像現在很多英語學習者收看中央電視台英語頻道的節目,不為別的,隻為練聽力。

然後是詞彙,沒人家來得那麼容易,那也得背。背詞彙書(不是字典),看英語原版小說,看英語雜誌,看任何是英文的材料。很痛苦的過程,但也算是痛定思痛,亡羊補牢。

然而一招落後,招招落後,直到畢業我也隻是處在班裏的中遊,像一隻蝸牛努力往上爬。當然我也找了一個絕佳的理由為自己開脫:我們班上牛人太多!

但終究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沒有那時候的強化突擊,想必也就不會有後來可以拿英語混飯吃的機會了。

有時我們太醉心於那些大學輟學仍取得重大成就的例子,如比爾·蓋茨,如喬布斯,如紮克伯格。然而他們是蓋茨、喬布斯、紮克伯格,世界上也就一個比爾·蓋茨、一個喬布斯、一個紮克伯格,我們成為他們的可能性要遠小於成為一個普通的我們自己,那就意味著99999%的可能我們隻能成為普通人。在做出成就之前我們就是一個普通人,更何況就是以上幾個牛人也都非常努力。我們或許有夢想,或許有天分,但在我們的夢想實現之前,在我們的天分爆發之前,做點能做的吧,我們至少還有一個可以讓我們去謀生的、我們花了四年時間學習的專業,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

後來也曾暢想,如果當初大一時我不那麼活躍地參與各種活動,我是不是可以發展得更好。但生活終究不能虛構,穿越畢竟未能實現,已經發生的不能改變,而已經發生的,不管喜歡不喜歡,都是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