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學怎麼過(1)(1 / 1)

對於大學生活的了解大多來自哥哥,他在大學裏是廣播站的播音員,因為喜歡配音,喜歡模仿童自榮,他還去上海找過童自榮的家。哥哥的示範作用明顯,後來在大學裏我也當了廣播站播音員,我也喜歡配音,我也喜歡童自榮。

後來機緣巧合我成了職業主持人,而哥哥卻下海經商與主持台漸行漸遠。

總之從哥哥的描述中我認定,“豐富”應該是大學生活的關鍵詞。

結果大學第一個學期真的過得很豐富,我在各個方麵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除了廣播站,我還參加了演講比賽、歌唱比賽、學生幹部競選等等,忽然發現有一個最應該投入熱情的領域可能也許大概沒有得到它應該有的重視:學習。

其實也不是不重視,隻是到了大學後發現生活學習的節奏變了,我竟一下子不知道如何適應,也不知道該如何重視學習了。

這樣安排時間的後果到了第一個學期的期中就開始顯現。如果說進校時從高考分數來說我還算不差的話,那麼期中考試的結果簡直讓我大跌眼鏡!

畢業多年後和老同學聚會,班長還說記得那會兒我曾經考得很差。

真是丟人丟到家了,過了這麼多年還能讓人記得。

現在說起來像是一個輕鬆的笑話,但在當時,這樣的結果不啻晴天霹靂。

後來到電視台工作以後有機會去大學和同學們交流,我經常拿出這段經曆來做反麵教材。說到底,畢業後找工作還得靠專業能力,盡管其他方麵的能力可能也很重要,可問題是連花了四年時間專門學習的專業都沒有掌握,你又有什麼底氣說你在其他方麵可以做得很好?

就在前不久的一檔求職節目中,我真的看到了類似的情形。求職的女生來自北京某高校,正好也是英語專業的,但就是這位馬上就要畢業的英語專業的同學卻連場上外國嘉賓所提的問題都聽不明白,最起碼是聽力不過關。更讓我詫異的是這位女同學臉上淡定的表情,她辯稱她或許英語不是很好,但她在其他方麵的能力很強。這樣的觀點當即被場上的其他評委批駁,並且明白無誤地告訴她,以她在現場的表現來看根本看不出她在其他方麵能有什麼樣的建樹,其求職結果可想而知。

我多麼希望在大學時能有人來告訴我這一切。可是沒有。

如果當時有人告訴我這一切,我會聽嗎?

前一段時間在一家比薩店就餐,我們這桌的服務員是一位還在農業大學上學的女生,正好看過我的節目。那天餐廳不是很忙,於是我們就聊了一會兒。女生表示很困惑,她不喜歡現在所學的花卉學方麵的專業,認為這一定是沒前途的,自己想退學,又怕家裏反對,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問她知道自己想學什麼專業嗎,她說不知道。我問為什麼覺得現在的專業沒前途,她說她也說不清楚,隻是覺得現在的專業一定不適合她,也一定沒有前途,然後她開始抱怨現在的教育製度。

還是先把現在的專業學好吧,先學好了才能說這個專業好還是不好,適合不適合,就像工作以後也要先把當下的工作做好了才有資格說你喜不喜歡這份工作。

不知道這種困惑是因為對自己有了更高的期待?還是因為少了一份耐心?

可問題是,就算換了專業就一定適合嗎?現在的專業盡管不太滿意,但至少我們還有一個專業。如果拿在手裏的不認真對待,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一無所有,在手裏的沒拿住,不在手裏的拿不到。

抱怨是容易的,但不管如何抱怨,我們麵對的現實都不會改變。與其這樣,不如正視現實,然後伺機而動,通過我們的努力一點點地改變環境。

而對當時的我來說,我已經意識到了專業的重要性卻依然束手無策,該做什麼該怎麼做完全沒有頭緒。聽說讀寫哪兒出問題了?要怎麼提高?我開始擔心照這樣的趨勢繼續下去,到了畢業的時候如果我連整句的英語都說不出的話該如何向父母交代。

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不妨先看別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