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開始讀這篇報告,報告中多次重複提到伸肌、屈肌等名詞。有很多關於肌肉方麵的名詞,他並不清楚,比如在動物的哪個部位,和神經或者和貓的關係。因此,費曼決定去問生物研究所的圖書管理員,詢問是否能幫忙找到一張貓的解剖圖。
“貓的解剖圖?”她驚奇地問,“你是說動物的圖表?”這簡直是太奇怪,因為很少有人會想到它,甚至畫出動物的解剖圖。從此以後,就開始流傳著一個笑話:有個生物研究所的笨蛋在找一張貓的解剖圖。
幾天後,輪到費曼上台報告這個題目了。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貓的大致模樣,再把各個肌肉的名稱標出來——一張貓的解剖圖畫好了。其他同學打斷他說:“這些我們都知道了!”
“嗯,是嗎?”他回答:“那為什麼你們畫不出這張解剖圖呢?”其實道理很簡單:費曼的學習方法在於它的實際性,因而常能發現一些書本上見不到的東西,而其他學生隻是簡單地去背那些隻需幾分鍾就可查到的資料。
養成勤奮的習慣
勤奮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養成的。產生勤奮的原因有多種,有的是心懷抱負和信念,也有的是因為某種原因或在某些事情上受挫,從而勤勉起來了。下麵的故事就能給我們以啟迪。
據說,清末時梨園中有“三怪”,就是靠勤學苦練而成才的。
瞎子雙闊,自小學戲,後來因疾失明,從此他更加勤奮學習,苦練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時需人攙扶,可是上台表演時卻寸步不亂,演技超群,終於成為功深藝湛的名須生。
另一位是跛子孟鴻壽,幼年身患軟骨病,身長腿短,頭大腳小,走起路來很不穩便。於是,他暗下決心,勤學苦練,揚長避短,後來一舉成為醜角大師。
還有一位是啞巴王益芬,先天不會說話,平日看父母演戲,一一默記在心,雖無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貪黑練功,長年不懈。藝成後,一鳴驚人,成為戲園裏有名的武花臉,被戲班子奉為導師。
天才來自勤奮,就梨園“三怪”來說,他們各自都身帶殘疾,他們為什麼能夠成才呢?這是因為他們不被自身的缺陷所壓服,身殘的壓力讓他們更加堅定了人生的信念,看似失敗的人生,實際還有通向成功的途徑,他們身殘誌堅,揚長避短,再加上勤奮,於是他們從勤奮中創造了最好的自己,同時也成就了一番事業。
華羅庚說:“勤奮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勤奮能越過暫時的失敗和挫折,取得最後的成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大凡有作為的人,無一不與勤奮的習慣有著難解難分的淵源。隻要勤於工作,就會有成功的必然。所以,我們應該勤勉地工作,無論什麼壓力,我們都要有勇氣戰勝它。
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有些事情是必須做的,有些是不必做的,而有些是可做可不做的。青年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你不願意去做的,但有礙於情麵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所以有些時候,我們要學會拒絕。
在你想充分利用享受自己的時間的時候,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承諾:減少對別人的承諾,不論是對朋友還是家人。如果別人的邀請對你來說是沒有吸引力甚至無聊乏味、浪費時間的,你應該學會斷然而禮貌地拒絕。
大部分人在整個工作日都很忙,白天工作,晚上總是有一些雜事需要處理,隻有周末是能完全由自己支配的。要是這時候,有人要求你去做一些不相幹的事,你應該果斷地拒絕。北大一學者在講他的經曆時說:“你可以用一些言辭上的技巧,來減少你的承諾,讓你可以擁有自己的時間。”因此,你不妨在言詞上多下工夫試試看,或許會有效果。
李曉是一位成功的部門經理,具有領導才能而且為人開朗隨和。他的缺點是,處理社交問題很不果斷。如果有人向他發出邀請,即使他不願意去,也很難表示拒絕。因為他打扮整齊,又要奔向另一個乏味的聚會,而不能留在家裏做自己的事,他總會無奈地想到自己竟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
在最近一次受到邀請的時候,他正在研究一個有關教育子女的問題。那天晚上他很不想離開家,可是堅決地予以回絕又好像不太禮貌,於是他撒了個小謊,說身體不太舒服,想留在家裏休息。這樣他為自己贏得一個輕鬆安靜的晚上。
後來他把可以作為拒絕邀請的理由寫在紙上,列成清單放在電話機旁邊,在接到那些他不喜歡的邀請的時候,他就隨時會有一些合理的理由,委婉地回絕。雖然這樣導致了他社交麵的減少,但是他絲毫沒有為此感到遺憾。他告訴別人,現在不用東奔西跑疲於應酬,讓他覺得解脫。現在他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的生活變得簡單、輕鬆、充滿樂趣。
珍惜時間要分秒必爭
成功需要成本,時間也是一種成本,對時間的珍惜就是對成本的節約,而時間最有效地利用就是用在學習上。一個人如果認識到學習的重要,看到自己水平不高,感到時間的緊迫,就會自覺地去利用零碎時間。零碎時間最好用來學習自己最喜歡的學科,以吸引自己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