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習慣決定一生成敗(1)(2 / 3)

習慣一旦形成,就極具穩定性,心理上的習慣左右著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著我們的待人接物;生理上的習慣左右著我們的行為方式,決定著我們的生活起居。日常的生活本身就是習慣的反複應用,而一時遇上突發事件,根深蒂固的習慣更是一馬當先地衝到最前麵。習慣是通往成功的最實際的保證,可是也會成為通向失敗的最直接的通道。因此,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摒棄那些有趨勢要形成的壞習慣,改正那些已經形成的不良習慣。

故態複萌是習慣改變的最主要障礙,80%的試圖改變壞習慣的人會在90天內複發,不論是什麼習慣——包括抽煙、酗酒、賭博、貪食、不可抑製的購買欲或過度工作。

心理學家曾把複萌歸於人們不能抵抗老習慣所產生的生理的心理上的渴求。這種渴求在最初幾天或幾周確實是很難抵禦的。但是,許多人卻是在最困難時刻已經過去後複發。

為什麼功虧一簣?心理學家隻得另找原因。他們發現生理上需求及自我克製缺乏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因感情上的苦惱”所致。心理學家普羅克斯卡認為,80%的人是在他們感到氣憤、憂慮、抑鬱、煩惱或孤獨時恢複壞習慣的。

壞習慣並不是無法改變的,隻要你高度地重視它,持之以恒地摒棄它,用一個新習慣(同樣使你感到滿足的)來代替它,就沒有不能改變的。這似乎十分困難,但下述具體方法有助於你的成功:

1.以新代舊

在改變壞習慣的過程中,雖然老習慣被戒了,但在一段時間內情感需求卻並未告終,因此用一種新習慣來代替原來習慣所產生的滿足感是必要的,如體育活動、跳舞。要在事前培養新習慣而不能等到渴望襲來時再培養。同時注意,老習慣在什麼場合會出現,就在同樣場合采用新習慣,例如抽煙時使你的手中有物在握,則在煙癮來時可以以編織或玩樂器取代。

2.避開誘因

如果你總在飲咖啡時吸煙,就改為喝茶或喝其他軟飲料;如果午間休息引起你購物欲,則在這時安排體育活動;如果因為與某些朋友在一起就要飲酒,就改變交往對象。

3.目標適中

不要把目標定得太大太遠,例如改變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就可以買一輛新汽車,這目標定得太大而難以實現。不如先定小目標,再逐步擴大戰果。

4.求得支持

許多戒除不良習慣的人都體會到,別人的支持對自己來說十分重要,是防止複發的有效手段。這種支持可以來自家庭、朋友和誌同道合的同事。先向他們談你戒除壞習慣的計劃,請他們監督你。當誘惑到來時,他們就會幫助你克服困難。

5.自我獎勵

在改變過程中,每有一次進步或突破——如戒煙已一周,便可以自我獎勵一下,比如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是增加動力的好方法,它將贏得下一次的成功。

6.不找借口

“我隻是晚了一分鍾”“這支煙是抽著玩玩”,諸如此類的借口,其實都是故態複萌的先兆,應當控製自己的意誌,防止半途而廢。

當一個個壞習慣被好習慣逐個取代時,你就會變得越來越善於改變自己的習慣,並擁有很多好習慣。這樣,你距離成功,距離美好的生活也就越來越近了。那麼,改變習慣,從現在開始,不要再拖延。

培養好習慣受益終生

看似不起眼的小習慣和習以為常的老習慣,有時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關鍵。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具備通往成功的好習慣呢?

“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少小若無性,習慣成自然”。人出生的時候,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外,其他的東西都是後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

美國學者特爾曼從1928年起對1500名兒童進行了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這些“天才”兒童平均年齡為7歲,平均智商為130。成年之後,又對其中最有成就的20%和沒有什麼成就的20%進行分析比較,結果發現,他們成年後之所以產生明顯差異,其主要原因就是前者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強烈的進取精神和頑強的毅力,而後者則甚為缺乏。

可見,習慣是經過重複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例如人們長期養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工作習慣等。當你不斷地重複一件事情,最後就有了應該和不應該,並且形成了所謂的真理。可見,習慣是由重複製造出來,並根據自然法則養成的,就如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那麼,習慣完全可以經過主動積極的改變而重新培養和形成。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會多一分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就會多一次成功的機遇;多一個好習慣,生命裏就會多一種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但要想建立良好習慣,就必須專注執著、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