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同事潛規則之一:誰都不欠你什麼(3)(1 / 1)

至於公事不公事的,那就更不值一提。誰幹的不是公事?難道你幹的活兒價值量就高,我幹的就不值錢?那幹脆把我這攤給撤掉算了,都去給你打下手好不好?

固然,後者的心態中頗有些不妥的地方,但在我們的國情以及多數企業的現行體製下,你還真沒法拿他怎麼樣。

找領導告狀嗎?你打算找什麼領導?

找你的部門主管嗎?他可管不到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

別看你在某些工作環節上對人家有些權限,但你總經辦不過是個總體協調部門,又不是掌握著重要資源的大總管,人家完全可以不尿你這壺。何況人家一線部門也不容易,公司效益都要靠人家幹出來的,即便是老板,都要對人家客氣三分,你又何德何能手伸得老長,去公然指責對方的配合不到位?主管甚至還會想,你這小子就會給我添亂,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我縱容你在這兒裝腔作勢呢。

找對方的主管嗎?又未免太沒風度了。

這點小事就鬧到對方的頭兒那裏,人家一次兩次可以給你麵子,答應幫你催促甚至責備其下屬,做個樣子給你看。但倘若老這樣下去,那你就是不知好歹了。難道還真是宰相門房七品官?你一個總經辦的小小科員,怎麼能成天沒大沒小,來對一級部門主管發號施令呢?難道隻有等對方刺你兩句,你才能知道滋味嗎?

找老板嗎?不知你是否真敢這麼想。倘若你果然這麼幹了,你猜那老板會怎麼看你?

要知道,你盡可將自己當成老板身邊的人,可老板卻絕對不會對你高看三分。在他眼裏,所有員工都是一樣的下屬,而且他尤其討厭自己身邊的人到下麵去狐假虎威。那麼在聽了你的說法後,他會這麼想:我要你待在總經辦,是讓你幫我處理問題、解決麻煩的,不是讓你成天給我添亂的。現在你卻連下屬部門的關係都協調不好,還要跑到我這兒來告狀,那我要你何用?幹脆給你換個地方算了。

總之說來說去,你越是連個小事都處理不好,領導就越不會同情你,更不會幫你。

而小彭如果為這點兒事就感覺工作沒法幹,那他恐怕就什麼事都幹不成了。

現在需要小彭思考的就是,今後要想跟這些下屬部門的同事配合好,該注意做好哪些細節。譬如平時多跟他們溝通交流,起碼搞好關係,順便也多了解一些他們工作的特點,盡量向他們提供一些主動的幫助。

再碰到提交數據這類事的時候,一是該事先就確定好何時能保證拿出來;二是催要時起碼該換一種口氣,請求對方給予支持協助,而不是讓對方感覺你在使喚他,好像工作是給你幹的一樣。

甚至再換個角度來看,作為總經辦這樣的部門,其實反倒該多給下屬部門提供些服務,這才叫“全員營銷”-下屬部門是為客戶服務的,公司內的其他部門就該為這些部門服務,從而也就等於間接為客戶服務。從這層意義上講,小彭就更沒理由拿自己當欽差大臣了。

同事傳說02:橫向溝通,是否比縱向溝通更難?

邵先生在公司裏,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

平日最讓他感到頭疼的,就是有事需要其他部門合作的時候,往往總會遭遇到種種阻礙,而且你還沒法說人家。

阻礙之一是直接拒絕。

當你的工作需要別人援手時,別人卻總是似乎也正忙得很,深表愛莫能助,愛咋辦咋辦吧。

其實,會是那種針都插不進的忙嗎?哼,邵先生真是不好說什麼了。

阻礙之二是敷衍拖拉。

反正你急他不急,誰都學會了不見兔子不撒鷹。表麵看起來給了你麵子,其實是成心把事情拖得遙遙無期。

或者彼此都強調自己的客觀理由,將皮球踢來踢去,最終事情搞砸了,誰都沒責任。

阻礙之三是級別攸關,同級間講話不好使。

即便你牽頭負責的事,盡管從理論上講,有了問題大家都該參與解決,但實際上誰也不會聽你吆喝。畢竟別的部門又不是你的下屬單位,憑什麼你叫人幹嗎就得幹嗎?

往往鬧到最後,就要勞煩自己的主管副總、甚至老板來出麵協調,而別的部門到了這時候則答應得痛快著呢,簡直都能給大上司留下這樣的印象:瞧人家多高的合作姿態,你老邵怎麼連這點小事都要興師動眾,來占用領導的時間!

結果就不免令邵先生總是灰溜溜的,即便忙活上半天,最終把事情完成了,也談不到有什麼成就感。

評析:

在許多人心目中,上下級關係無疑是最重要的,而同事間的平行關係,其重要性卻往往會遭到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