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同事潛規則之一:誰都不欠你什麼(2)(1 / 1)

這顯然也是管理科學發展到最後的大趨勢。在這一點上,公司老板與好學上進的新員工想法是一致的,希望每個人都從說明書中輕易便學到足以用來工作的本領,最好有沒有師傅都不再那麼重要。

但你要明白,抵達這種境界的路程是很遙遠的,至少在你身處職場的年代裏,恐怕都看不到這種理想的完全實現。

何況作為員工,與老板在根本利益上,是絕不會一致的。你的新人階段畢竟短暫,遲早你也會在一個老員工的位置上度過漫長歲月。捫心自問,你會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毫無獨特技術含量,讓一個新人一學就會嗎?

老板總希望公司的每個員工是可以被人取代的,而你從個人立場上講,就一定要使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難以被取代的。要做到誰都達不到你的境界和特色,即便老板忍痛換掉了你,也要承受很大程度上的不爽。

所以,誰又會有雅量把自身技能對你傾囊相授呢?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並非在每個人心裏都覺得是光榮。在很多人那裏,恰恰會以為這是自己的危機。

即便那種能力超強、底氣十足的人,可以聲稱不怕別人青出於藍勝於藍,也不會主動去把自己的感觸和理解傳授給別人-那不是有毛病嗎?

因為當初他也是曆經了坎坷才找到捷徑的,你又不是他的什麼人,人家憑什麼教你?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指望凡事都有人幫你,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因為求人總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但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有時求助別人反而能體現出你對別人的信賴,能在另一層意義上融洽關係,加深感情。

比如你身體不好,你同事的愛人是醫生,你雖不認識,但你可以通過同事的介紹去找,以便就診得快點兒,診斷得仔細點兒。倘若你偏不肯求助,同事知道了,反而會覺得你不信任人家。而今天你不願求人家,明天人家也就不好意思來求你;你怕給人家添麻煩,人家就以為你也很怕麻煩。這裏麵的複雜性是令人無比糾結的。

所以,小事上適當請求一下別人的幫助,會提供拉近雙方距離的機會:你因此有了機會向他表示謝意,他也因幫了別人,有了被人看重的理由而很有成就感。反倒是那種凡事都不願找別人幫忙的人,會給人一種自閉、清高、冷漠的感覺。

同時要記住,良好的人際關係雖然是以互相幫助為前提的,但要講究分寸,盡量不要使人家為難。

同事傳說01:明明是公事,對方怎麼也會不配合呢?

“喂,市場部嗎?”早晨一上班,總經辦的小彭就給公司的下屬部門打電話,“這月的市場分析數據都出來了吧?”

對方說還差一點兒,有幾個外地辦事處的數據尚未統計清楚。

“哎呀,”小彭很著急,“老板今天就要看,你們幾點能統計好啊?一旦統計完了,馬上送過來好不好?”

對方說好,我們盡量吧。

下午上班後不多會兒,小彭又打電話過去:“怎麼樣了?統計好了吧?”

對方說差不多了。

“那你們趕快送過來吧。”小彭說。

對方卻說我們也正忙著呢,你自己過來拿吧。說罷就掛了電話。

小彭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心想難道是我一時著急,忽略了工作方法?可這是拿給老板看的呀,又不是給我個人服務,對方怎麼會這麼不配合呢?

評析:

同事間的心態是很微妙的。即便在有關製度上規定,A部門對B部門有管理權限,那也並非說A部門的隨便一個人,到了B部門就是領導。

當然,A部門的人恐怕也很少會這樣認為,但B部門的人卻難免會有逆反心理,會認為A部門的人一定就有這種領導我們的想法。

人際間的事情就是這樣,你能在一點事情上製約住我,都會讓我感到受了不該受的委屈。你可以不當回事,對我依舊平等相待;但我卻一定會當回事,而且會對你的平等姿態都感到厭煩。本來嘛,大家都是打工的,憑什麼你就有資格來對我指手畫腳?

更不用說,日常工作中一旦真出現了略顯敏感的細節,B部門的人自然就會心頭竄起小火苗,確信道:你們果然真把自己當領導了!

在方才的事件裏,小彭的心情可以理解,催要數據是他的工作職責。同時也很可能他手頭需要忙活的事情很多,的確抽不開身到下麵的部門裏逐個跑。

但下屬部門人員的心情也同樣有道理:誰不是在忙?你一叫我們就馬上跑過去,豈不顯得我們成天沒事幹,就等你發號施令?再者說了,你的部門是領導我們的部門,但你不領導我吧?你不也就是個跟我一同參加工作的毛頭小子嗎?憑什麼你一叫我就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