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引言·同事:對手乎?朋友乎?(5)(1 / 1)

兩年後,萬曆皇帝登基,張居正出任首輔。這位文淵閣的首腦和海瑞一樣,尊重法紀而討厭地主。這讓海瑞感到自己跟他可能有戲,便致信給張居正,希望他主持公道。但張居正認為海瑞輕率躁進而拒絕施以援手,終使海瑞賦閑在家達十五年之久。

海瑞72歲時,權傾朝野的張居正死了,不久亦開始被清算,而那些曾為張居正所不喜的人,則再次有了機會。這其中也包括海瑞,他最後一次被起用。但這時,不識時務的海瑞又做了一些叫人大跌眼鏡的事,譬如:重申朱元璋的嚴刑峻法,要求將貪汙八十貫以上的官員剝皮實草-若真這麼辦,則舉國上下肯定會隻剩下他一個“好蛋”,同僚全都沒法活了。於是他理所當然地成了官場上的過街老鼠。連萬曆皇帝都覺得他有點過分。可還是那句老話,拿這麼個“一根筋”的模範幹部,誰都沒治。沒人願意背上與海瑞對抗的惡名-當他感到工作難以開展而先後七次提出辭呈時,都被一一拒絕了。這奇妙的情景也大可想象一番:一幫對海瑞有深仇大恨的家夥,在他耍性子撂挑子時,還要苦著臉強作挽留。如此直到他在任上死去,終於讓天下官吏們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縱觀海瑞一生,我們會發現他幾乎沒有一個朋友。他似乎是一個人人敬而遠之的瘟神,因為像他這樣具備超強“道德優勢”、堅持原則毫不通融的人,會令人有種極別扭的畏懼感。其個人生活自然也始終無法過得如意,注定隻能鬱鬱而終。

最後說一位小說裏的人物,浪子燕青。

這燕青,原本是盧俊義的一個貼身下屬。他對主人的忠誠與奉獻,那都沒得說。但混在梁山上,光是從屬於自己的舊幫派肯定遠遠不夠。燕青也不像其他那些入夥的派係中弟兄一樣,隻跟原來那幾個要好的兄弟玩兒,而是跟上上下下幾乎所有兄弟都打成一片。

譬如跟李逵這愣頭青,誰能合作到一起?唯有燕青。且看-“李逵守死要去,哪裏執拗得他住。宋江道:你既然要去,不許你惹事,打扮做伴當跟我;就叫燕青也走一遭,專和李逵作伴。”要知道,李逵原本是宋江的人,兩人當年在江州結下深厚情誼。不過宋江雖喜歡他能奉獻的一麵,同時卻不放心他莽撞的另一麵,便讓燕青來看住他。這便可見最高領導者對燕青的信任。

而李逵一旦打算鬧事時,燕青還真能製住他-“當下李逵從客店裏搶將出來,手執雙斧,要奔城邊劈門,被燕青抱住腰胯,隻一交顛個腳捎天。燕青拖將起來,望小路便走,李逵隻得隨他。為何李逵怕燕青?原來燕青小廝撲(相撲)天下第一,因此宋公明著令燕青相守李逵。李逵若不隨他,燕青小廝撲手到一交。李逵多曾著他手腳,以此怕他,隻得隨順。”由此可見,混在職場,沒點兒絕活不行,那會降低你在同事心目中的分量。

但燕青也有不製止李逵的時候。在李逵聽知宋江搶了人家女兒的傳言時,馬上大叫:“小乙哥,你來聽這老兒說的話,俺哥哥原來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沒這事!”李逵道:“他在東京兀自去李師師家去,到這裏怕不做出來!”接下來就實在太奇怪了,燕青竟沒再勸阻李逵,而是隨他回到山寨找老板鬧事。列位,這會兒燕青怎麼又不死攔住李逵了呢?看似沒理由攔隻是一方麵,其實恐怕心裏也希望這事能鬧大點兒,這樣對盧俊義隻有好處沒壞處。這叫大是大非麵前,該裝傻就裝傻。否則,以他對李逵的製約能力,一定可以先做一番推理出來,讓李不至於那麼暴跳如雷,實在不行還可以一跤撂倒。但他這會兒什麼都沒做。

等李逵把事情玩砸了,燕青才道:“李大哥,怎地好?”李逵道:“隻是我性緊上,錯做了事。既然輸了這顆頭,我自一刀割將下來,你把去獻與哥哥便了。”燕青道:“你沒來由尋死做甚麼?我教你一個法則,喚做‘負荊請罪’。”看,事情真相大白了,燕青便繼續幫李逵,這叫交哥們兒。當初有可能是宋江錯了,他便不會攔著李逵;但最終卻是李逵錯了,燕青卻要救他。因為燕青本人在老板那裏反正沒什麼過錯,而宋江肯定是不會真心殺李逵的,那麼將來李逵隻會更將燕青當哥們兒來敬。

結果宋江要李逵去將功折罪,卻又說:“他是兩個好漢,又有兩副鞍馬,你隻獨自一個,如何近傍得他?再叫燕青和你同去。”看,宋江果然不舍得殺李,還給他機會去立功以讓眾人心服,但仍不放心李的能力,而依舊放心燕青。這樣在很大程度上,燕青就由盧俊義的人變成了宋江也離不了的人。